top of page

標本秀 | 不受歡迎的室友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最近經常出現在頭條新聞中,床蝨“侵擾”、“爆發”或“失控”等標題。這些標題只會加劇傳播有關床蝨的錯誤訊息❌,所以你對床蝨真正了解多少呢🧐?



首先,床蝨並不是新來的,香港早已存在。對人類造成滋擾的物種是常見床蝨 𝘊𝘪𝘮𝘦𝘹 𝘭𝘦𝘤𝘵𝘶𝘭𝘢𝘳𝘪𝘶𝘴 Linnaeus, 1758(如上圖所示)和熱帶床蝨 𝘊𝘪𝘮𝘦𝘹 𝘩𝘦𝘮𝘪𝘱𝘵𝘦𝘳𝘶𝘴,這兩種床蝨都屬於半翅目臭蟲科。床蝨𝘊. 𝘭𝘦𝘤𝘵𝘶𝘭𝘢𝘳𝘪𝘶𝘴 呈橢圓形,紅褐色,成蟲是沒有翅膀。牠們的身長約為 5-7 毫米,大約有蘋果種子那麼大,既不能飛也不能跳,只能爬行。床蝨是夜行性昆蟲,而且牠們體積小、有扁平的身體,使牠們能夠適應狹窄的縫隙,例如床墊的接縫或木製床頭板的裂縫。這樣牠們就可以在白天休息,然後在晚上出來覓食🌙。


儘管人們普遍認為床蝨會咬人,但實際上牠們並不會咬人。牠們有長長的、吸管狀的口器,可以刺穿皮膚,就像蚊子的口器一樣🦟。牠們的唾液含有抗凝血劑,每 5-10 天進食一次,一次可以吸食到自身體重 1.3-2 倍的血量。因此,可以在10-20 分鐘內吸食得一頓完整的血液大餐,可能會隨機在皮膚上留下呈線狀、鋸齒形或發癢的凸起腫塊,通常會在大約1-2 週內消退,在極少數情況下會引發過敏反應。



此外,床蝨在不進食的情況下可以存活 20 至 400 天。成年床蝨甚至可以在不進食的情況下存活一年或更長時間,並繁殖多達 4 代的後代😱!溫帶床蝨會進行“創傷式授精”,這意味著當牠們交配時,雄性床蝨使用插入器直接刺入雌性的體腔(而不是雌性的生殖道)。從那裡,精子通過雌性的血淋巴(大多數無脊椎動物的“血”)擴散,到達卵巢並導致受精。這個過程非常痛苦,會對雌性的健康造成嚴重損害,使牠們的壽命縮短 50%💀。



人類與床蝨的關係已經跨越了數千年,最古老的床蝨標本是在一座擁有 3,550 年歷史的埃及墳墓中發現的!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關係可以追溯到更早之前。根據基因數據研究,現代床蝨的祖先被認為生活在洞穴中,以蝙蝠的血液為食🦇,至今仍與蝙蝠群或群居鳥類(如雨燕或燕子)有接觸。床蝨喜歡像蝙蝠一樣群體動物,包括我們人類。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人類從洞穴適應到木床休息時,床蝨也適應其中,從「穴蟲」進化為「床蝨」。


此時,你可能想知道現代人類與床蝨的關係。隨著人類發明不同的交通工具環球旅行🌏,床蝨也隨之蔓延到世界各地——這是生物入侵的另一個例子。然而,在 1940 年代初,不少已開發國家使用合成殺蟲劑,如DDT(由於含多種毒性,現已在許多國家被禁止),導致床蝨在 20 世紀 60 年代幾乎被消滅。不幸的是,這是有代價的,20 世紀 90 年代末,床蝨已演化到現在對殺蟲劑有很強的抵抗力;由於昆蟲的生物特性,而且由於這些產品的應用不當,這種現像在昆蟲中很常見。



那我們該怎麼辦?由於現代殺蟲劑具有抗藥性,你應該收起殺蟲劑。床蝨侵擾應向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報告和管處理,但我們也可以採取簡單的預防措施。例如,在旅行時檢查床墊上是否有床蝨,尤其是沿著接縫處。 60°C 的溫度已被證明可以有效殺死所有階段的床蝨,因此在旅行或購買二手物品後,請用高溫清洗衣服和床單。此外,應避免將手提箱和其他旅行物品放在床上✈️。


無論好壞,床蝨和人類有著密切關聯。雖然這些昆蟲經常被負面誇大,但最需要注意的是,床蝨以我們的血液為食,但與某些吸血蚊子相反,現時並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床蝨會傳播血液傳染的疾病。所以除了一些發癢之外,床蝨其實沒有什麼可怕的👍🏻。


文: Lydia Chang, Deidra Wirakusumah


Photo credit: Benoit Guénard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