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動物王國的時尚與戰略


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食蟻獸 𝘔𝘺𝘳𝘮𝘦𝘤𝘰𝘱𝘩𝘢𝘨𝘢 𝘵𝘳𝘪𝘥𝘢𝘤𝘵𝘺𝘭𝘢 (Linnaeus, 1758),是最大的食蟻獸物種,身長約 2 米,重 27到45公斤。大食蟻獸的深棕色和黑色毛髮上點綴著白色條紋,讓牠可以毫不費力地在環境中偽裝自己。大食蟻獸擁有獨特的三角形帶,從胸部到背部兩側都有白色邊框,前腿上偶爾有黑色的斑點,是動物王國中的佼佼者。牠的前腳配備有五隻腳趾和三隻超長而鋒利的爪子,尾巴覆蓋著粗糙的毛髮,具有多種功能,包括保護自己免受螞蟻的叮咬而刺痛🐜,這種生物展現了風格與功能的結合。別忘了牠標誌性的三角形頭部,裡面完美地容納了長長的鼻子和舌頭👅。大食蟻獸在野外以精準而優雅的方式展現出狩獵的本領與天賦。



大食蟻獸是大自然真正的潮流引領者💃🏻。從宏都拉斯至玻利維亞和阿根廷北部,這種時髦生物的棲息地不僅僅是一個背景,也促進了食蟻獸的體溫調節和獨居生活方式。從草原到雨林,甚至沼澤,牠都能輕鬆適應不同的棲息地🕶️ 大食蟻獸對極端天氣的容忍度很低,所以牠們知道如何根據季節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牠深棕色和黑色的皮毛帶有白色條紋,不僅是為了美觀,更是大食蟻獸的秘密體溫調節武器🌡️!在自然界中,溫度隨著每天和季節的變動而變化。當氣溫下降時,大食蟻獸會全力以赴,用就像太陽能電池的尾巴捕捉陽光的太陽能。 在開闊而陽光充足的地方,大食蟻獸會選擇在星空下覓食或尋找陰涼處以保持涼爽。當太陽太熱☀️時,牠們會像鼴鼠一樣挖出藏身之處,保持清涼並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的目光。



對大食蟻獸來說,獨行俠不只是一種風格,更是明智之舉!牠們更喜歡孤獨生活。透過獨自用餐和散步,避開了集體聚會的熱能,一整天都保持著涼爽。獨居生活與酷感之間的關係不僅在於舒適,而是一種生存策略。牠們獨特而專門的飲食由群居昆蟲組成,並不適合與他人分享。為了維持牠們的食物需求,獨佔領土顯然更有利。當大食蟻獸開始覓食任務時,牠會利用其非凡的鼻子👃🏻精確地導航地形。牠的嗅覺比你的強 40 倍,能夠發現隱藏在地表下的昆蟲。這種生物會仔細選擇獵物,一次吞下數千隻螞蟻、黃蜂和白蟻。在用餐時間,大食蟻獸並不是簡單地潛入。牠們會執行一項稱為「鉤拉」的挖掘策略。牠們用像虎克船長的鉤子彎曲靈活的爪子精心策劃了一場與眾不同的搶劫。大食蟻獸鉤住蟻丘和白蟻丘,像大力士一樣將牠們撕開,準備迎接昆蟲盛宴。但這是事情變得更有趣的地方。由於飲食主要由軟體昆蟲組成,我們尊貴的客人便選擇了無齒的生活——當你可以巧妙地吸啜螞蟻和白蟻的盛宴時,誰還需要牙齒呢?透過伸縮由獨特的舌骨肌肉控制的舌頭和舌頭上粘稠的唾液👅大食蟻獸可以以每分鐘160 次循環的速度並將舌頭延伸到兩倍長度,像高速吸塵器一樣吞食螞蟻,而不需要咀嚼!這些精緻的食客保持著優雅的品味,用胃部肌肉碾碎昆蟲盛宴,省略了咀嚼儀式。牠們不是隨便吃了就走的種類。這些聰明的食客會讓巢穴保持完好,以便第二輪的光顧。請記住,在那時尚的外表下,隱藏著一種喜歡鬆脆可口的螞蟻和白蟻的渴望。Bon appétit🍴🐜!



大食蟻獸的世界是風格、策略和獨特改編的迷人融合。如果你對動物王國的奧秘感到興趣,歡迎參觀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和我們一起深入探索大自然的奇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朋友,並關注我們,以獲取每週更多驚人的生物多樣性故事📖 。


文:Millicent Wong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