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 | 十眼巨人👀


很少物種能夠經歷數億年而身體沒有產生特別變化。 今天要出場的是一隻巨大的的物種,看起來像化石的美洲鱟(音︰后)𝘓𝘪𝘮𝘶𝘭𝘶𝘴 𝘱𝘰𝘭𝘺𝘱𝘩𝘦𝘮𝘶𝘴 (Linnaeus, 1758),是一種屬於劍尾目的節肢動物,在希臘語中 Xiphosura 的意思是「劍狀尾巴」,指的是牠筆直的尾部⚔️ 。 雖然被稱為馬蹄蟹,但實際上比螃蟹更近親於蛛形綱動物(蜘蛛、蝎子)🦂 。



物種名稱 「𝘱𝘰𝘭𝘺𝘱𝘩𝘦𝘮𝘶𝘴」波利菲莫斯是最有趣(雖是錯誤)的部分:波利菲莫斯是古希臘史詩《奧德賽》中著名獨眼巨人的名字。 ⛵ 當瑞典生物學家林奈於 1758 年開始命名牠時,人們認為牠有一隻大眼睛,就像獨眼巨人一樣。 事實上,他在 𝘓𝘪𝘮𝘶𝘭𝘶𝘴 𝘱𝘰𝘭𝘺𝘱𝘩𝘦𝘮𝘶𝘴 之前最初選擇的名稱是 𝘔𝘰𝘯𝘰𝘤𝘶𝘭𝘶𝘴 𝘱𝘰𝘭𝘺𝘱𝘩𝘦𝘮𝘶𝘴,「𝘔𝘰𝘯𝘰𝘤𝘶𝘭𝘶𝘴」的意思是獨眼,正正說明了名稱的由來。 這其實是一個錯誤計算,因為牠們實際上總共有十隻眼睛,再加上尾巴上的感光細胞。 📏美洲鱟體型非常大,可達60厘米,是現存最大的節肢動物之一。 但更令人驚訝的是牠們眼睛內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的大小,大約比人類大 100 倍,因此在某層面上,牠們仍可被稱為「巨人波利菲莫斯」。儘管有很多眼睛,但與我們相比,牠們的視力並不好,晚上的視力卻比白天好得多。 🌖



🩸💧 美洲鱟的血液系統也很「出色」,原因有很多。 首先,我們的血液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含有血紅蛋白,牠含有鐵並與氧結合,使其能夠在我們體內傳輸; 相反,鱟的血液含有血藍蛋白,其中含有一種不同的金屬-銅。 當氧化時,血藍蛋白會變成藍色,因此受傷的鱟會流出藍色的血,多麼高貴! 🤴🏻 鱟血液中還含有稱為阿米巴樣細胞的免疫細胞,當牠們遇到細菌毒素時會產生強烈的凝血,以遏制循環系統中的病原體。 🦠 科學家已經研究和使用了這個過程,他們使用鱟血液來測試疫苗的細菌污染。 🧪 雖然合成版本已經被開發出來,但許多國家仍然出於便利而野生捕獲鱟。 最近,這些方法被用於開發安全的新冠病毒疫苗。 💉



鱟經常被錯誤地稱為「活化石」,因為自從四億多年前,即恐龍存在之前,牠們的身體結構幾乎沒有經歷過任何變化。 可以說,牠們演變成一種完美的設計,此後幾乎不需要進行任何調整。 然而,在化石記錄中發現鱟是一件罕見的事情,但仍然可以觀察到一些變化。 無論如何, 美洲鱟估計起源不早於2000萬年前,牠充其量只能被視為輕量活化石。 🐚 不過,牠的甲殼下確實藏了秘密、一些進化上的特技,包括蛻皮(脫落並重新長出殼)、再生肢體的能力(像蠑螈),以及為大量海洋生物,如藻類、軟體動物、海綿和藤壺,提供牠們共生的居所,就像一座會移動的公寓,還包括膳食服務。 🐌 美洲鱟主要分佈在墨西哥灣和北美東海岸,喜歡淺河口地區和紅樹林,但也可以生活在離岸較遠、較深以及適應於各種鹽度的海域。 🌊 牠是美洲唯一現存的鱟物種,儘管亞洲也存在其他鱟物種,例如中國鱟(𝘛𝘢𝘤𝘩𝘺𝘱𝘭𝘦𝘶𝘴 𝘵𝘳𝘪𝘥𝘦𝘯𝘵𝘢𝘵𝘶𝘴),在香港的數量仍然較低。 美洲鱟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而亞洲物種則面臨更多危機,由於棲息地喪失和過度捕撈而被列為「瀕危」物種。 ⚠️



我們需要照顧好美洲鱟和中國鱟及其環境,否則有一天牠會從「活化石」變成「化石」,並像牠命名的獨眼巨人一樣變為歷史。 👁️ 來參觀我們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的巨型美洲鱟,看看能否用你敏銳的眼睛找到標本的十隻眼睛。


文: Elvira Rey Redondo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