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沫蟲是沫蟬的若蟲(幼蟲),沫蟬可以使用特殊彈射結構,跳出體長100 倍的距離以逃避威脅。 吹沫蟲,像許多其他半翅目昆蟲(例如蚜蟲、介殼蟲、蟬……)一樣,會用牠們的口器刺穿植物壁並喝下木質部汁液。但是木質部汁液並不是很有營養,因此沫蟬需要飲用大量汁液來滿足牠們的飲食需求。 為此,牠們每天可以進食高達體重 280 倍的汁液,就像我每天吃超過68,000 個巨無霸! 牠們喝下所有汁液後,那些汁液很快就會由腹部末端排出體外,並與空氣混合,形成許多粘稠的小氣泡。 這種泡沫狀的物質看起來很像發泡的唾液,這也正是若蟲們名字的由來,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吹沫蟲」比「濕屁蟲」好聽。 這些泡泡團也被稱為“布穀鳥唾液” - 這個令人困惑的名字繼承自英國人,他們在立春時觀察到這些泡泡,那時恰逢布穀鳥遷徙到英國,他們便將這兩個事件聯繫起來。

若蟲將自己包裹在“布穀鳥唾液”中,形成一個繭。在裏面,牠們可以在外界看不見的地方生長、免受捕食者的侵害、並有助於防止乾燥。牠們會將腹部伸出氣泡層外,以呼吸外面的空氣,就像浮潛一樣。 如果牠們感覺到危險,牠們便會暫時沉入氣泡層下方,並吸入氣泡內的空氣。 一旦安全,牠們就可以繼續發育成成體沫蟬。
一個小趣聞:“布穀鳥唾液”嘗起來真的很苦。相信我, 請不要在家裏嘗試。

吹沫蟲是指沫蟬科內,2600 多個物種中的任何一種 ,牠們存在於世界大部分地區。在 HKBM,我們有五種不同的沫蟬。圖中的就是斑帶麗沫蟬 𝘊𝘰𝘴𝘮𝘰𝘴𝘤𝘢𝘳𝘵𝘢 𝘣𝘪𝘴𝘱𝘦𝘤𝘶𝘭𝘢𝘳𝘪𝘴,可以在香港找到牠們,顏色很鮮豔呢!不知你能否在下次來訪時發現牠們!
文︰Elvira Rey Redondo 譯︰Anna To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