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 | 嗡嗡探險家


在東南亞廣袤的草原上,一種小巧的生物佔據了舞台的中心。 今天,我們將探索萃熊蜂𝘉𝘰𝘮𝘣𝘶𝘴 𝘦𝘹𝘪𝘮𝘪𝘶𝘴(Smith,1852)的迷人世界。這種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昆蟲,邀請我們進入一個自然之美與其複雜機制交織在一起的領域。


我們的故事始於亞洲陽光普照的田野和芬芳的花朵,萃熊蜂稱霸的地方。儘管頭部相對較短,但我們的萃熊蜂在同類中卻是真正的巨人,工蜂和雄蜂的體型約為 18 毫米,而蜂后則長達近 30 毫米,令人印象深刻。憑藉其獨特的橙色腿與蓬鬆的黑黃色身體形成鮮明對比,萃熊蜂無疑是可愛的化身。然而,不要被牠的外表欺騙,因為萃熊蜂也是一個勇敢的小戰士。牠引人注目的顏色是一種警戒信號——向潛在的捕食者發出警告,表明其強大的防禦,以阻止潛伏的捕食者。



在築巢方面,萃熊蜂是個天才建築師。每個蜂巢都是一座精心設計的堡壘,用來保護牠們的同類。牠們展示了各種蜂群規模,從數十名工蜂聚集到數千名熙熙攘攘的社區。牠們通常偏好地下領域築巢,例如廢棄的哺乳動物洞穴或巧妙重新利用的人造結構,如塑料管道或建築物下方的隱蔽空間,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隱藏牠們珍貴的家園和女王以免受敵人窺探。為了進一步保衛牠們的庇護所,這些地下基地的入口經常被發現有乾燥或活植被掩蓋——以阻止任何不受歡迎的訪客。



當萃熊蜂冒險進入這個世界時,牠立即被點綴在風景中富含花蜜的花朵所吸引。工蜂的任務是收集花蜜作為蜂巢的食物來源,並收集花粉為幼蜂提供蛋白質,而牠們亦為這項任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憑藉著其長長的口器,像吸管般的餵食管,牠巧妙地探入花朵深處,提取隱藏在其中的甜美花蜜,並在其毛茸茸的身體上收集花粉粒。如果有些花粉牢牢地黏在花朵內部呢?不用擔心,萃熊蜂有著驚人的絕技——「蜂鳴授粉」。當牠抓住花蕊的蕊頭,並以每秒高達400次的頻率震動飛行肌肉,這種行為產生了獨特的嗡嗡聲,促使花朵釋放一陣花粉。這種專門的方法使萃熊蜂能夠有效地從難以接觸的花朵中提取花粉,鞏固了自身在植物生殖週期中的重要性。



在覓食歷險中,萃熊蜂面臨另一個挑戰——寒冷!與內部調節體溫的內溫動物不同,昆蟲是依賴外部來源來控制體溫的外溫動物。當空氣變冷時,許多昆蟲會變得行動遲緩或無法飛行,而我們的萃熊蜂卻擁有一種特殊的適應能力——勤勞的小生物能夠產生內部熱能,即使在寒冷的環境中也能維持相對較高的體溫。在起飛之前,大黃蜂會進行飛行前的熱身動作,就像運動員在比賽前熱身一樣,確保其飛行肌肉準備好在寒冷空氣中行動。這種超凡的能力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他們一直在研究這種熱量產生背後的機制,提出了從內部化學反應到顫抖的假設,類似於人類如何應對寒冷的環境。



令人驚訝的是,萃熊蜂不僅能夠適應適度的寒冷溫度,而且還擁有應對更極端條件的策略。當溫度降得太低時,萃熊蜂會進入「寒眠」狀態。就像深度睡眠一樣,身體機能會減慢並暫時癱瘓。但不用擔心,隨著溫度恢復正常,牠們會逐漸從寒冷的睡眠中醒來,恢復全部功能並繼續其重要的授粉任務。



如果你的心已被萃熊蜂的迷人旅程所吸引,那就來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親眼目睹我們可愛的小傢伙吧!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與您的朋友分享,並跟蹤我們每週的標本秀。


文:Nick Lin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