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在晚上總是有種迷人的魅力,如果你肯放膽欣賞,就會看到海洋生物於晚上鮮為人知的一面。鯊魚和大多數珊瑚都是於夜間活躍,因為晚上是牠們大快朵頤的時間。不過在難以預測的大自然中,總有一些不守常規的存在,例如柱角孔珊瑚 𝐺𝑜𝑛𝑖𝑜𝑝𝑜𝑟𝑎 𝑐𝑜𝑙𝑢𝑚𝑛𝑎 (Dana, 1846),又名大胃王珊瑚。

柱角孔珊瑚是香港海岸公園區常見的石珊瑚之一。牠們通常是棕色和白色,生活在沙地海床等柔軟的基質上。與其他更依賴陽光的石珊瑚相比,柱角孔珊瑚可以生活在水深2至18 米,相對較深及較遠離陽光照射範圍的海水中。牠們看起來像海中的啦啦球或軟軟的西蘭花,因為牠的觸手總是伸出來,使牠看起來像順著水流飄動的軟珊瑚。
珊瑚實際上是由很多群居性無脊椎動物,即珊瑚蟲,所組成的。牠們身上還有數不盡的共生藻類,名叫蟲黃藻。蟲黃藻是單細胞生物,通過進行光合作用為珊瑚蟲提供必需的營養,牠們是有著互利共生的良好關係。所以在白天,珊瑚會吸收蟲黃藻製造的營養,只有在夜間才會伸出觸手尋找食物。不可忽視的是,蟲黃藻也是珊瑚的顏色來源,沒有了蟲黃藻的話珊瑚就會面臨白化,顯露珊瑚骨原來的顏色。

不同種類的珊瑚有不同的營養需求,顯然,蟲黃藻提供的營養是滿足不到柱角孔珊瑚的。雖然大多數石珊瑚所需的營養有約40%-95% 依賴蟲黃藻提供,但柱角孔珊瑚較依賴異養營養 (heterotrophic) ,即需要通過捕獵其他生物獲取營養和能量,例如海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柱角孔珊瑚無論晝或夜都會伸出觸手捕獵浮游生物,以獲得最充分的營養。研究表示,柱角孔珊瑚在被餵食含有高動物蛋白的食物時,增長率表現最佳,動物蛋白是一些蟲黃藻無法提供的蛋白質。此外,柱角孔珊瑚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在早上6點到中午12點較強,而晚上時間則較弱,所以牠白天要抓緊機會有效率地吸收營養。故此,即使柱角孔珊瑚有自己的私人廚師,蟲黃藻,牠亦要不分晝夜去伸出觸手尋找更多的食物。

另外,長時間伸出觸手其實也可以提高牠存活率。因為柱角孔珊瑚較喜歡生活在沙地海床上,可是沙地有豐富的營養的同時也存在危險,因為沙子和其他輕的物料有可能覆蓋珊瑚。故此,伸出觸手可以有效地去除堆積在表面上的物質,從而防止窒息和覓食能力。如果你對這大胃王感到驚訝,快來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看看牠的珊瑚骨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