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大自然的小強盜


黃昏時分🌙,當黑暗降臨在田野上時,一個戴著奇特面具的神祕傢伙從陰影中出現。 這就是我們的主角——浣熊🦝,一種迷人的生物,以其神秘的行為和適應能力一直吸引著我們的注意。 今天,就讓我們會一會這個大自然裡最具魅力的「強盜」。



想像一隻 80 公分長的哺乳動物,眼睛周圍有獨特的黑色面具,尾巴上有者環狀的花紋。 不,牠並不是蛇紋熊,而是𝘗𝘳𝘰𝘤𝘺𝘰𝘯 𝘭𝘰𝘵𝘰𝘳(Linnaeus,1758),俗稱浣熊。 浣熊原生於北美,以其黑灰色的皮毛和敏捷的爪子而聞名。 牠的學名,𝘗𝘳𝘰𝘤𝘺𝘰𝘯 𝘭𝘰𝘵𝘰𝘳,翻譯過來就是「洗東西的狗」,指的是牠們「沾水」的習慣——在食用前將食物弄濕。 「患有潔癖症🧼的動物?」 你可能會問。 事實上,研究表明,這種類似人類的行為只是為了增強牠們對食物的觸覺,與衛生無關。


當太陽落山,大地被暮色籠罩時,我們的小傢伙就醒了。 浣熊主要是夜行性動物,具有非凡的夜視能力和觸覺,這使得牠們在黑暗中進食和覓食的效率極高😋。 牠們靈巧的爪子還可以幫助牠們爬樹並在泥土或樹洞內尋找資源。 戴著標誌性的骨牌面具,浣熊經常被稱為「大自然的強盜」。



浣熊經常被描述為機會主義者😎,這表現在牠們靈活多樣的飲食上。 作為雜食動物,牠們永不挑食。 季節和環境的變化對於其他物種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但對於浣熊來說,牠們可以輕鬆地相應調整餐單。 春天和夏天,他們會吃小龍蝦🦐等小動物,或是當季水果🍊。 在秋季和冬季,牠們會轉向種子和堅果🌰。 浣熊出色的飲食靈活性和機會主義特徵使浣熊幾乎無處不在,從沼澤、森林到城市地區,浣熊適應並繁衍生息,更經常被垃圾🗑️的氣味所吸引,牠們會隨時以垃圾為食。



雖然浣熊通常是獨居動物,但牠們偶爾也會表現出社交行為。 肛門腺產生的氣味通常被用作領土主張和身份識別。 發聲🗣️和姿勢是浣熊之間常見的溝通方式,尤其是在交配季節以吸引雌性。 浣熊也可能聚居在一起,雌性會生下🤰🏻並自己撫養幼崽,通常一窩有3到4隻幼崽。



身為職業「強盜」,浣熊的實力當然不只體力而已💪🏻。 該物種以其智力🧠和適應性而聞名。 浣熊擁有創新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卓越的學習能力。 牠們敏捷的前爪,配備鋒利的爪子,使牠們能夠以驚人的精度操縱物體。 牠們是熟練的登山者,能夠毫不費力地攀登樹木尋找食物或庇護所。 最值得注意的是,牠們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學習能力,能向長輩或兄弟姐妹學習🏫以適應附近的環境。 當牠們在新的環境中定居時,這種能力就變得非常方便,在新的環境中,利用新的食物來源來餵養後代和兄弟姐妹的技能將制製造一個很大的優勢。



浣熊的適應力和聰明程度無疑是驚人的,配得上比強盜更偉大的稱號。 也許……征服者👑? 浣熊於上世紀引進歐洲,並迅速擴散併入侵當地生態系。 就連日本這樣的遠東國家也屈服於浣熊的威力。 作為一種入侵物種,浣熊徹底擾亂了這些本地生態系統,並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構成了威脅,例如日本貉。 在郊區和城市環境中,人們經常發現牠們洗劫垃圾箱和掠奪農田。 即使我們人類也可能成為浣熊入侵的受害者,因為浣熊可能是狂犬病等疾病和病毒的攜帶者。 因此,世界各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控制入侵浣熊的數量,然而,由於該物種是透過寵物貿易引入的💱,最好的方法仍然是讓每個人都了解與引入新物種相關的風險並避免此類行為。


對大自然魅力十足的強盜有興趣嗎? 歡迎來到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深入了解這個適應性強的傢伙的神秘世界,並探索我們展覽中無數同樣引人入勝的生物🤩!


文:Nick Lin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