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掠食性”植物”


在大西洋或印度洋-太平洋上漂浮的旋轉馬尾藻中,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魚變成活生生的海藻,在海洋漂浮的森林間輕鬆地翩翩起舞🌲。遊過錯綜複雜的漂浮馬尾藻,經過不同種類的海洋動物,但等等,海藻剛剛吃了一條魚🐟?仔細一看,這不是海藻,而是𝘏𝘪𝘴𝘵𝘳𝘪𝘰 𝘩𝘪𝘴𝘵𝘳𝘪𝘰(Linnaeus, 1758),又稱裸躄魚,牠完美地融入海藻中,利用自己的偽裝捕食魚類,有些獵物甚至比裸躄魚本身還要大。



馬尾藻是一種獨特的浮游海藻棲息地,主要由金褐色藻類組成。這種漂浮的生態系統存在於公開海域中,形成密集的墊狀層,為各種海洋生物提供庇護、食物和繁殖地,這些生物包括從微小的無脊椎動物到較大的動物,如魚、海龜和鳥類。


航行在馬尾藻中,憑藉非凡的視力,您可能會注意到裸躄魚。這種魚因其與所模仿的海藻密切相關而得名。牠們的體形側扁,可以長到20厘米。不同個體有不同的顏色和圖案,但通常牠們的皮膚呈斑駁狀,有黃色、綠色和棕色的斑點。有些甚至有小的白色條紋,類似於生活在藻類中的小蠕蟲,吸引可能以這些蠕蟲為食的獵物。為了完善牠們的偽裝,類似馬尾藻的肉質附肢覆蓋了整身,幫助牠們融入棲息地。



裸躄魚屬於躄魚科,俗稱躄魚。躄魚的共同特徵之一是牠們相對缺乏游泳能力——這對魚來說是一個悖論❌。牠們的伏擊性質使牠們不太依賴游泳,因此躄魚很少需要用鰭來游泳。相反,牠們的鰭是用來行走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牠們進化出了改良的可捲曲的胸鰭,讓牠們能夠抓住馬尾藻並穿過海藻。牠們通常遊動得很慢,但如果需要快速移動一小段距離,牠們也可以像噴射機一樣從位於胸鰭基部附近的鰓孔中噴出水,幫助牠們向前衝刺🚤。



裸躄魚的另一個常見特點是牠們的獵物捕獲策略。當潛在的獵物遊過時,牠們的視線會先鎖定獵物👀,然後慢慢朝目標移動。當獵物靠近時,獵物就會在一瞬間消失。為了準確描述當時發生的事情,我們需要以慢動作重現這一幕。當獵物游到攻擊範圍內時,躄魚會張開大嘴,口腔擴大12倍,口腔內外產生顯著的壓差,迅速將獵物和海水吸入口中,整個過程只需6毫秒!獵物根本無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這使得裸躄魚成為世界上最有效的掠食者之一。



在繁殖期,雄性裸躄魚會緊密跟隨雌性,如果雌性做好準備並接受了雄性,牠們就會開始繁殖。雌性會在馬尾藻周圍產卵,這樣附近的雄性就可以使漂浮的卵受精。這些卵可以被安放在海藻中,為卵和未來的幼魚提供庇護☂️。


裸躄魚是否激發了您對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的興趣?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來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吧,這裡有各種各樣的標本,從珊瑚到哺乳動物,你可以進一步了解牠們迷人的生態環境。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很有趣,請與您的朋友分享,並繼續關注我們每週發布的引人入勝的生物多樣性故事!


文:Paco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