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 | 海洋變色魔術師

  • 作家相片: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 3月1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當潛入大海時,人們可能會聯想到海底一片色彩繽紛的珊瑚礁。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能襯托著這片海底森林,穿著夢幻彩衣的唇瓣烏賊, 𝘈𝘤𝘢𝘯𝘵𝘩𝘰𝘴𝘦𝘱𝘪𝘰𝘯 𝘭𝘺𝘤𝘪𝘥𝘢𝘴 (Gray, 1849)!


唇瓣烏賊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西太平洋海域,從日本到緬甸、菲律賓和印尼都能找到牠們的蹤影。牠們是底棲物種,通常棲息在熱帶沿岸的淺水域,深度通常介於15到100米之間。



雄性和雌性之間有明顯的多態性差異。成年雄性的平均長度為10到15厘米,而雌性略大於雄性,平均長度為12到18厘米。雄性唇瓣烏賊的第三右臂會發展成交配器官。這個結構會在交配過程中將精子輸送給雌性。在交配季節,雄性會展示特殊的舞蹈、特定的姿勢和顏色來吸引雌性,成功之後就會與雌性交配。交配時雄性會抓住雌性,將交配器官插入雌性的外套膜腔中。受精後不久,便會產下顏色類似於雞蛋琥珀色的卵。



唇瓣烏賊是一種體型較大的烏賊,平均大小約為38厘米,重量接近5公斤。牠們身體表面有許多唇狀紋理,因此得名。牠們的身體呈橢圓形,相對寬且稍微扁平,提升了防禦、支撐和浮力等功能。唇瓣烏賊的內部具有許多空心腔室,可幫助調節浮力。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徵是牠們的八條觸手和兩條觸腕,觸腕的末端有5-6排吸盤。當觸腕射出並捕捉到獵物時,唇瓣烏賊的觸手具有圓柱狀的肌肉結構,使牠們能夠快速伸展並抓住獵物。唇瓣烏賊最後將獵物拉近並捉緊進食。



作為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之一,唇瓣烏賊擁有相當大的腦部。牠們的腦質量與體重的比率低於哺乳動物和鳥類,但唇瓣烏賊的神經細胞數量也非常多,高於魚類和爬行動物。例如,成年巨型章魚的腦部擁有多達5億個神經細胞。因此,牠們利用巧妙的偽裝能力來智取掠食者,彌補外部軟體的脆弱性。然而,你知道嗎,這位變色魔術師是色盲的?牠們所看到的視覺場景只有灰階的顏色分布,但牠們可以通過感光蛋白感知顏色,而不需要大腦參與。如果你在潛水時觀察一隻唇瓣烏賊並跟蹤牠,你會看到牠的顏色、紋理和姿勢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展現出紅褐色、綠色、紫色、斑馬紋或斑點等鮮豔的顏色。相反,唇瓣烏賊的腹面是淺色到白色的,其實有助於牠們在水下環境中的偽裝。因為牠們棲息在陽光強烈的海面,所以從海洋深處朝向淺水區觀察時,牠們較淺白色的腹面便減少了被發現的機會。牠們展示的各種迷幻圖案和多種顏色其實是由11種顏色成分組成,包括6種深色和5種淺色。這些不同顏色和皮膚圖案的組合是由色素細胞和神經肌肉所控制的,創造了牠們引人注目的外觀。牠們可以通過收縮身體上的色素細胞來改變體色並融入環境中。與環境融為一體時,牠們的獵物便不會察覺到牠們的到來。


如果牠們的偽裝技巧無法阻止掠食者或強勁的競爭對手靠近,唇瓣烏賊還有最後一招,便是從內部墨囊中釋放出黑色液體。墨囊中的細胞是黑色的。當這些細胞老化破裂時,儲存在墨囊腔中的墨水就會通過墨腺釋放出來。這種墨水含有色素和其他化學物質,形成一片混濁的墨水雲,干擾掠食者的視覺,為唇瓣烏賊提供逃跑的機會。不幸的是,唇瓣烏賊目前仍面臨過度捕撈的問題,導致這個非凡物種數量減少。


歡迎您來到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參觀,您可以無需潛水都可以近距離觀察和欣賞這個物種!


文:Gemini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