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水域內,隱藏著一隻鬼鬼祟祟的忍者,準備在海中行刺🔪。牠們擁有堅硬的甲殼,一對像螳螂手的前臂和類似於龍蝦的尾巴。 像斑馬🦓一樣,牠全身佈滿有乳黃色和深棕色的橫紋。因此,牠的俗名為斑馬螳螂蝦,學名為 𝘓𝘺𝘴𝘪𝘰𝘴𝘲𝘶𝘪𝘭𝘭𝘪𝘯𝘢 𝘮𝘢𝘤𝘶𝘭𝘢𝘵𝘢 (Fabricius, 1793)。 在甲殼類動物中,螳螂蝦 (或蝦蛄)不如螃蟹🦀、龍蝦🦞或其他蝦類出名,但仍有超過 450 個物種被描述📝,其中一些更呈現出鮮豔的顏色,如雀尾螳螂蝦 (是海洋界的一位小明星!)。 雖然兩種螳螂蝦的外表相近,但是對於生活方式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孔雀螳螂蝦是位獨位俠,喜歡獨來獨往,而斑馬螳螂蝦既可獨立,既可出雙入對👫🏻。

老實說,螳螂蝦的名字是騙人的💬,因為牠們根本不是真正的蝦🦐。 螳螂蝦隸屬於口足目,是龍蝦、螃蟹、蝦、丸蟲 (Isopoda) 的遠親,後來定居在許多海洋、淡水甚至一些陸地棲息地。 斑馬螳螂蝦分佈於整個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從東非到加拉帕戈斯群島🏝(達爾文進化論的起源地: Galapagos Islands)和夏威夷群島。 牠們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的珊瑚礁、沙灘、泥土和碎石遍布的海岸。 最古老的螳螂蝦化石🦴可以追溯到 4 億年前。 牠們是如何成功地生存這麼久的呢?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牠們厲害的“小玩意”—— 眼睛👀和前臂💪🏻。


首先,斑馬螳螂蝦擁有動物王國中數一數二的眼晴,牠們的眼睛佈滿了白色斑點,眼睛可以獨立地移動和探索環境。 每當小魚、小蝦之類的獵物進入牠其中一隻眼睛的視野時,牠都能立即偵測到獵物的位置📡。 與人類相比,牠們的眼睛和視力都非常不同。 我們需要兩隻眼睛來感知物品的距離和深度,而螳螂蝦只需要一隻。 牠們還能夠檢測有助增加視覺對比度的紫外線🔅和圓偏振光,從而能夠更快地探測獵物。 最後,牠們對顏色非常敏感,因為牠們擁有 12 道彩色視覺,而人類只有 3 道,分別是紅🔴、綠🟢和藍🔵。

那些高科技的眼睛並不是螳螂蝦擁有的唯一秘密武器🔫,還有長著尖刺的前附肢(前臂)。 牠們可以在不離開洞穴🏠的情況下,用附肢伏擊獵物, 這種行為使生物學家特別難以觀察和研究牠們。 捕獵的時侯,牠們會先隱蔽起來,眼睛從洞口🕳上方窺視,以查看獵物的位置。 一旦獵物離得足夠近,牠們就會從洞中彈出來,展開帶刺的附肢並刺穿🔪目標,然後迅速地把獵物抓進自己的洞穴裏。 特別的是,不是所有螳螂蝦像斑馬螳螂蝦一樣是“長矛手”。早前提及的雀尾螳螂蝦是位超級拳王🥊,必殺技:「爆裂拳」!牠們會用位於前附肢的棍棒狀🏒爪子,以最快 22m/s 的速度,粉碎像螃蟹、蝸牛、岩牡蠣🦪等獵物的外殼。


要了解更多關於牠們和其他生物的奇妙知識,歡迎到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參觀!
文: Phoebe Leu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