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 | 豬籠入水 樂而不返


奇異豬籠草 𝘕𝘦𝘱𝘦𝘯𝘵𝘩𝘦𝘴 𝘮𝘪𝘳𝘢𝘣𝘪𝘭𝘪𝘴,是熱帶區域常見的一種食肉植物,廣泛分佈於東南亞及其他地區,從中國到澳大利亞,包括香港在內。  它首先由葡萄牙傳教士João de Loureiro於1790年命名為 𝘗𝘩𝘺𝘭𝘭𝘢𝘮𝘱𝘩𝘰𝘳𝘢 𝘮𝘪𝘳𝘢𝘣𝘪𝘭𝘪𝘴,後來被轉移到豬籠草屬並於1916年由英國植物學家George Claridge Druce重新命名。新的名字十分有詩意 —「能忘記懮傷的美妙」。可能你好奇為什麼它被賦予如此優美的名字...... 聽說因為它舉辦了大自然中最愉快、最豐盛的泳池派對...... 令許多客人都「樂而不返」



奇異豬籠草常見於沼澤及濕地地區,它們會長出捲鬚像觸手般攀爬到草叢或岩石縫隙並纏繞其中。找到合適的位置後,捲鬚就會長成它最代表性的水罐形狀。 捕蟲籠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籠蓋、籠唇及籠身。籠蓋是一片寬大的葉子,懸掛在籠身上方,就如一把雨傘防止雨水淹沒陷阱並稀釋內部的消化液。 而籠唇顏色鮮豔,就像太陽傘一樣,並產生花蜜和氣味來吸引獵物。籠唇,也就是水罐瓶口,總是又濕又滑,就像滑水梯一樣。 當獵物在籠唇上吸食花蜜時,它會意外地滑進瓶子裡。籠身的內壁也光滑,獵物一旦掉進去就很難逃脫。 最後,捕蟲籠體內的消化液會淹沒並開始消化獵物,將其分解並轉化為植物吸收的養分。豬籠草通常每隔幾週才需要捕獲獵物,由於植物消化速度不快,因此過度進食可能會成為問題。



然而,一些熱帶山區的豬籠草物種卻面臨獵物稀缺的問題。因此,它們已經進化到可以從糞便中提取營養。一些蝙蝠或樹鼩會去舔籠蓋的花蜜,牠們體形較大而不會掉進去,並有機會在舔花蜜時,直接排便到捕蟲籠內,被豬籠草消化後當作零食享用。  這可能不是五星級大餐,但對這些品味獨特而足智多謀的豬籠草來說都是珍貴的食物!

 



豬籠草含有底內動物群(infauna),例如蚊子、蒼蠅幼蟲、螞蟻、蠕蟲、蜘蛛等小動物,甚至是一些青蛙和螃蟹,牠們會棲息在捕蟲籠內或捕食被困的昆蟲。  有點像是一場在泳池舉行的自助餐派對。然而,為了參加這個派對,作為客人(捕食者)必須適應消化液池的酸鹼度(酸鹼度低於2,就像超酸檸檬汁),並且牠們必須具有逃離陷阱的能力。例如,樹蛙進食被困的昆蟲時,皮膚會產生一層有保護性的黏液,防止牠們被溶解在消化液中,而且又大又黏的身驅令牠們爬出來時不會被內𤩹滑回去。一些小型青蛙物種甚至被觀察到產卵在猪籠草中,蝌蚪繼而在消化液池中安全地成長,牠們在泳池中直接獲得食物。 與共生不同,這種情況只對底內動物有利,對猪籠草來說只有輕微好處,但可能是一種偏利共棲關係 



奇異豬籠草在香港被列為「易危物種」,生長在一些受保護的郊野公園。 因此,如果你有足夠幸運找到它,請不要打擾它們。我們也歡迎你來迎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看看這個曾經致命的泳池派對!


文:Long, Elvira


コメント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