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 | 鎚仔頭


我們認為大多數頭部都是圓形或卵形的。然而,有些物種進化出完全不同的形狀,有些形狀更為出奇,就如海洋中最大的捕食者之一進化出鎚形的頭部🔨。在全球中,總共描述了 10 個物種雙髻鯊。在博物館,我們有幸有路氏雙髻鯊(𝘚𝘱𝘩𝘺𝘳𝘯𝘢 𝘭𝘦𝘸𝘪𝘯𝘪(Griffith & Smith,1834))的標本展示給大家。有趣的是,這個物種的頭部形狀與吉氏雙髻鯊(𝘚𝘱𝘩𝘺𝘳𝘯𝘢 𝘨𝘪𝘭𝘣𝘦𝘳𝘵𝘪)的頭部形狀幾乎相同😯,而其他 8 個物種的頭部形狀則可區別的(看圖)。


雙髻鯊頭部的多樣性
雙髻鯊頭部的多樣性

一些研究表明,與其他擁有尖形頭部的鯊魚相比,雙髻鯊的頭部含有更高密度的電場感應孔,這使牠們在追踪獵物時有更高的準確性和效率。大多數鯊魚只能稍微翹起頭部,而雙髻鯊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上下移動頭部。這種垂直移動的機動性有助於牠們從海床裡捕獲獵物。


雙髻鯊頭部 (背面)
雙髻鯊頭部 (背面)
雙髻鯊頭部 (腹面)
雙髻鯊頭部 (腹面)

雙髻鯊的眼睛位於頭部的兩側,你們可能會想:牠們能看到前面嗎🤔?答案是,牠們看到的!牠們的視線範圍重疊的程度比其他鯊魚更大,為牠們提供了 360 度的視野。這也可能是牠們長出鎚狀頭部的原因(在其他生物群中也出現相似的情況,例如突眼蠅科 (𝘋𝘪𝘰𝘱𝘴𝘪𝘥𝘢𝘦)的突眼蠅等……)。


雙髻鯊側面的眼睛
雙髻鯊側面的眼睛

路氏雙髻鯊是群居動物,牠們主要捕食其他群居的魚類和魷魚。牠們喜歡在陽光曬到下的海面中游動☀;但你知道鯊魚也會被曬黑嗎?有路氏雙髻鯊的研究表明,暴露在陽光直射下時,黑色素會隨之增加。這是海洋脊椎動物首次有被曬黑的記錄!更意外的是,路氏雙髻鯊被曬黑後也沒有出現皮膚癌的組織或跡象。這些寶貴的信息為未來研究藥物治療或預防皮膚癌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路氏雙髻鯊曬黑的研究
路氏雙髻鯊曬黑的研究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