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貍,𝘗𝘢𝘨𝘶𝘮𝘢 𝘭𝘢𝘳𝘷𝘢𝘵𝘢(Smith, 1827),是一種廣泛分佈於東南亞的果子貍,在香港的森林中也能發現到。 🌳 靈貓科(Viverridae 科)包括分佈在舊世界的 34 種,這些哺乳類動物看起來像是貓和浣熊的雜交,有時也被稱為“麝貓”,實際上比起貓科(Felidae),與獴科(Herpestidae)的關係更密切。 😾 牠們比貓稍大(長約 60 厘米,約 3 公斤),壽命可達 10 至 15 年。

果子貍是夜行性雜食動物,這意味著牠們在夜間覓食並最活躍的。 🦎牠們吃不同種類的食物,從囓齒動物、蜥蜴、蛇、軟體動物、昆蟲和青蛙到水果和樹葉。牠們進食果實的行為發揮了重要的生態作用,通過糞便傳播至少15種的香港植物種子(例如灌木𝘈𝘣𝘦𝘭𝘪𝘢 𝘤𝘩𝘪𝘯𝘦𝘯𝘴𝘪𝘴,沙壩冬青 - 𝘐𝘭𝘦𝘹 𝘤𝘩𝘢𝘱𝘢𝘦𝘯𝘴𝘪𝘴)。他們是迅速的攀山者,牠們約八成時間都在樹頂上度過,白天在那裡睡覺,免受老虎、豹子和鷹等掠食者的傷害。

果子貍是獨居且有地盤意識的動物。牠們通過散佈由肛門腺中產生的惡臭化學物質,將 0.4 至 0.8 平方公里的森林區域標記為自己的,而活動的範圍可達 4.5 平方公里。當遇到捕食者時,牠們會噴灑這種氣味以試圖嚇跑或使其反感,就像臭鼬一樣, 🦨 非常有效!

🏬 每隔幾年以至最近,香港都會有關於在住宅、辦公室甚至醫院的建築物內目擊果子貍的新聞。這些好奇的小動物經常會找到路進入但找不到出口,有時需要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工作人員幫忙才能被釋放回野外。
我們在 HKBM 有兩隻成年的果子貍標本,您可以近距離研究牠們,但不怕會有臭味噴霧!可以慢慢享受零風險的體驗。 😮💨
文︰Elvira Rey Redond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