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展示 | 天選之螈


山間溪流是動物在炎熱夏季的綠洲,對探索大自然的人類也一樣​​;是一個令你感受到微風和涼爽的地方。每當您靠近溪流時,您可能會發現水底有一隻小動物在休息🤿。香港瘰螈,𝘗𝘢𝘳𝘢𝘮𝘦𝘴𝘰𝘵𝘳𝘪𝘵𝘰𝘯 𝘩𝘰𝘯𝘨𝘬𝘰𝘯𝘨𝘦𝘯𝘴𝘪𝘴 (Myers & Leviton, 1962) 分佈於香港以及廣東省地區。雖然在本地已有 20 多種青蛙和蟾蜍等無尾目兩棲動物,但香港瘰螈是唯一生活在香港的有尾目動物(有發達尾巴和四肢相若的兩棲動物)🧐。



蠑螈呈棕橙色,身長 14-15 厘米。全身有深褐色或黑色的細小腫塊。在牠們的腹部,有幾個橙色的🟠標記,每個個體的圖案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牠們的前肢有4隻手指,而後肢則有5隻手指。另一個特徵是尾巴的腹側邊緣有一條紅色條紋。牠們的生態環境與大部分時間都在陸地上生活的蠑螈 (salamander) 不同,香港瘰螈 (newt) 大部分時間都喜歡在水中活動。憑藉發達的槳狀尾巴和蹼足,讓牠們能夠毫不費力地在水中暢泳🏊‍♂️。


Their forelimbs have 4 fingers (digits), but their hindlimbs have 5 fingers (digits)
Their forelimbs have 4 fingers (digits), but their hindlimbs have 5 fingers (digits)

牠們的獵物包括厚唇螺、米蝦、四節蜉蝣和枝石蛾等小型動物。令人驚訝的是,同類相食也很常見,佔牠們飲食的 25%,尤其是在吃自己的卵甚至幼體的雌性飲食中。當中存在幾個理論來解釋這種同類相食行為(進食同一物種的個體)。幼體和卵營養豐富,是雌性蠑螈經過疲憊的繁殖過程後最容易獲得的食物來源🤰。此外,父母可能會食用腐爛或受感染的卵,以將撫育下代的能量集中在剩餘質量更好的卵上。因此,由於更少的幼兒共享有限的資源,牠們的後代將有更好的生存機會。解釋這種同類相食的另一個可能是通過吃其牠個體的卵來減少競爭。然而,這個原因似乎未能實質解釋到香港瘰螈的行為。



在野外,香港瘰螈不容小覷。當受到威脅或攻擊時,牠們會釋放出一種河豚毒素來對抗捕食者。河豚毒素已被在一些河豚物種中進行了研究,據信在接觸時會導致呼吸衰竭。不管對我們有害與否,我們始終應該在野外保持距離並尊重牠們😉。此外,牠們會展示出腹部鮮明對比的橙色來警告潛藏的捕食者,傳遞牠們自身有毒或令人反感的信息。因此,如果您觀察香港的溪流,請不要打擾牠們。


我們很幸運能將這個物種保存在 HKBM 的館藏中,您可以近距離觀察牠們鮮艷的肚皮而不會打擾牠們。


文:Ngai Long Ching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