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 | 係熊貓🐼,熊🐻定貓🐱?


當我們談到熊貓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牠象徵黑白色的標誌。小熊貓,𝘈𝘪𝘭𝘶𝘳𝘶𝘴 𝘧𝘶𝘭𝘨𝘦𝘯𝘴 Cuvier, 1825,土生於中國西南部和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包括印度東北部、不丹和尼泊爾。



小熊貓通常生活在森林區域;因人類活動逐漸破壞牠們居住的地方,令牠們限制在山林陡坡附近的棲息地。在野外觀察小熊貓的時候都只會看到有一隻,這是因為牠們擁有高度領土意識和獨居生活的習慣,這意味著除了交配季節之外,小熊貓都會獨自生活。作為擁有高度領土意識的動物,牠們會使用肛門腺和尿液,以及牠們腳掌墊上的氣味腺,散播氣味來標記領土。



小熊貓以其濃密的紅褐色皮毛而聞名、當然還有腹部側面的大片黑色皮毛和環紋尾巴,以及頭上的白色斑紋。小熊貓屬中等體型,從頭到身體的長度可達 64 厘米,有可達49 厘米的尾部。由於牠們有樹棲的生活習性,在爬樹時長而蓬鬆的尾巴可用作平衡,但也可以像圍巾一樣保暖,以抵抗牠們所居住山區的寒冷天氣🥶。除了用尾巴作為圍巾保暖外,牠們的皮毛也能讓牠們抵抗嚴寒❄️。牠們靠一層濃密的底毛和一層厚厚的毛髮,提供了很好的保暖功效。



小熊貓的食性也引人注目! 牠屬於素食食肉性動物🥗。這聽起來令人困惑,小熊貓是素食者,也會食肉嗎?這怎麼可能?在這情況下,食肉動物一詞不是指牠們的飲食,而是指牠們的分類位置,因為小熊貓屬於一群被稱為食肉動物的哺乳動物,為食肉目動物。這些擁有共同祖先的物種還包括鬣狗、狐狸、海象、熊、貓、狗、貓鼬和許多其他物種。如你所見,食肉動物非常多樣化,雖然牠們中的大多數是食肉動物(吃其他動物),但有些,如小熊貓,已經演化為素食者。在大約 200 萬年前,小熊貓從以肉為主的飲食轉變到主要進食竹子和一些昆蟲🐛。



雖然牠的名字和飲食表明小熊貓與大熊貓有關係,有一段時間,更被認為牠與浣熊、和其近親動物有關。小熊貓的確切分類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議,在此之前,牠被認為與大熊貓(熊科)有關,因為這兩個物種有著相似的飲食,並同樣擁有一隻額外的手指,稱為偽拇指✋🏻,共有五隻半手指,用於攀爬和抓握植物。然而,偽拇指的特徵似乎不是來自與祖先共有的特徵,反而是由相似的飲食而促使牠們趨同進化的結果。根據最近基因組研究🧬,牠的近親實際上是鼬類動物(水獺,鼬獾等)。


The pseudo thumb of red panda
The pseudo thumb of red panda

由於人類活動在森林逐漸增加,估計只有不到10,000隻野生小熊貓生活於自然環境中,因此要在大自然中觀察一隻,也需要很好的運氣和觀察力,才能欣賞到牠們善於隱藏的一面。那不如讓牠們在野外安樂休息,如果你想一睹小熊貓,不妨來HKBM看看我們的標本😉。


文︰Lydia Chang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