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倒立是水母的正常姿勢嗎?


一些物種的俗名會令人聯想很多問題和引發好奇心!這正是倒立水母 𝘊𝘢𝘴𝘴𝘪𝘰𝘱𝘦𝘢 𝘢𝘯𝘥𝘳𝘰𝘮𝘦𝘥𝘢 (Forsskål, 1775) 的故事。該物種最初源於印度-太平洋地區,隨著蘇伊士運河的開通而進入地中海,並逐漸向西擴散。這一開通使得紅海(及印度洋)與地中海相連,距今已有超過120年的歷史。牠們目前的分布範圍已擴展到西西里,其顯著的入侵能力對地中海生態系統構成潛在威脅。



倒立水母具有獨特扁平且碟形的傘狀體,這種傘狀結構讓水母能夠移動。牠擁有四對分支但未融合的、相對較短的口腕。其標誌性特徵是在傘狀體下缺乏長細的絲狀邊緣觸手。大多數個體的直徑可達10公分,而有些可以生長到20公分。如果說水母通常在海洋中隨著波浪脈動並游泳,那麼倒立水母則十分特別了,因為牠的傘狀體會休息於泥灘上並以穩定的節奏脈動。倒立水母的生命始於一個小的水螅型(Polyp phase),這是一個像小莖一樣緊緊附著在海底的生物,並可以生出更多的水螅。最終,牠們會長大成成年水母。因此,倒立水母通常以群落形式出現,外觀上像是一群海葵或生長在泥灘上的花🌼。



為甚麼倒立水母倒立,口腕朝上,傘狀體朝下呢?這獨特的姿勢有幾個優勢和功能。首先,這為小型海洋生物,例如蝦🦐,提供了良好的庇護,這些生物會幫助清除水母上的寄生蟲。其次,其棕色🟤或藍色🔵的顏色是源於共生的藻類。倒立水母與生活在其觸手下的渦鞭毛藻或蟲黃藻形成共生關係。倒立水母利用藻類產生的營養並吸收藻類產生的氧氣,以便在低氧環境中生存。倒立的姿勢使倒立水母的口腕面向海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捕獲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陽光☀️,從而生產營養和氧氣。最後,倒立水母除了從藻類獲取營養和氧氣外,還會捕捉獵物。那麼,牠們如何在泥灘上捕捉獵物呢?由於倒立水母不斷脈動,小生物會被捲入其次要口中,一個位於口腕上的小開口,裏面有類似觸手的結構懸掛著。這些生物隨後被帶入倒立水母的消化腔,倒立水母內部的一個大空間,用於消化食物。可以想像這就像一個裝滿湯的氣球——水母的身體是氣球🎈,而湯就是正在消化的食物和營養。



倒立水母是有毒的嗎?是的,儘管對人類的影響通常較輕,但令人驚訝的是倒立水母可以通過釋放粘液到水中來刺傷人,而無需直接接觸。這是通過自主的小泡狀結構卡西體(cassiosomes)實現的,卡西體內部包含大量的刺絲囊(nematocytes),後者是專門的毒腺細胞。在與藻類的營養交換的幫助下,卡西體也能在倒立水母中進行活性代謝。因此,這些藻類不僅通過光合作用幫助倒立水母獲取食物,還間接增強了其捕捉獵物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這種水母物種也是理解有關睡眠核心問題的重要模型。正如你可能知道的,睡眠對許多生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再生功能。然而,並非所有生物都能睡覺或具備睡眠的能力。那麼,睡眠是甚麼時候出現在進化中的,需要甚麼來進行,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研究假設「睡眠」出現在集中神經系統(即「大腦」)出現之前,而倒立水母提供了證據,表明牠是第一種具有散漫神經系統的生物,展現類似睡眠的狀態💤。研究顯示,倒立水母具有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特徵是脈動率減少和反應能力降低。當牠在夜間得不到足夠的睡眠時,第二天的活動會減少,這突顯了這一狀態對其體內穩態調節的重要性。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並覺得倒立水母十分有趣,請與你的朋友分享並關注我們,每週參看更多生物多樣性故事,也別忘了去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參觀了解更多有趣的物種!


文:Cherry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