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下山的時候,公園漆黑一片,一隻飛蛾出來覓食。其長長的吻管(在某些昆蟲物種中觀察到的管狀口器)在花間採蜜,快速飛行,彷彿是在花叢中起舞的幽靈。或許你也見過牠們。
牠就是甘薯天蛾 - 𝘈𝘨𝘳𝘪𝘶𝘴 𝘤𝘰𝘯𝘷𝘰𝘭𝘷𝘶𝘭𝘪 (Linnaeus 1758)。進食時,牠用 10 厘米長的吻管伸入花中,同時保持在半空飛行,也許你會以為牠躲避不了捕食者。在空中進食似乎是一個危險動作,但事實上是一種策略。許多蝴蝶和飛蛾需要降落在花朵上進食,然而,這使得牠們成為螳螂和蜘蛛等伏擊捕食者的免費午餐。不過,在半空中盤旋的甘薯天蛾就能避過花朵上隱藏的危機。

但在空中仍是危機四伏。為此,甘薯天蛾已經演化出作為防禦機制的聽覺!飛蛾是蝙蝠最喜歡的食物,牠們透過迴聲定位來定位飛蛾。然而,甘薯天蛾的口器上長出了一個類似耳朵的器官,使甘薯天蛾能夠聽到蝙蝠的超音波並做出相應反應。根據聽覺,牠們可以判斷蝙蝠的接近程度,因為聲音的強度會隨著蝙蝠靠近而增加。由甘薯天蛾飛行速度很快,飛行時會發出微弱的聲音,會讓蝙蝠找到甘薯天蛾。當蝙蝠接近時,蛾會停止飛行並隱藏起來,或飛得更慢,以保持安靜。

當觀察昆蟲口器時,我們可以了解很多關於牠們的飲食習慣。甘薯天蛾的吻管是花蜜進食器,用於探查花底部的蜜腺,即花蜜生產的部位。但是甘薯天蛾專門以什麼花蜜為食呢?包括百合、蘭花和孤挺花在內的幾個物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長被絲托(萼筒)。因此,當您看到漏斗形,喇叭形的花朵時,您可以預料它是由甘薯天蛾授粉的。有趣的是,甘薯天蛾是非洲夜間開花物種的主要傳粉者,這種關聯推動了夜開的花種之間的趨同進化,導致遠緣相關的物種演化出相似的外觀,這些共同特徵的目的都是為了吸引甘薯天蛾。

這種共同演化不限於花朵的形狀,還有它們顏色的演化。由於天蛾是夜間活動的,且夜間光線很少,因此花朵必須因應這些條件下反射顏色的光線。白色、粉紅色或黃色的花瓣最能有效吸引飛蛾的注意。此外,花朵也會透過十字圖案標記,「引導」飛蛾採蜜,使甘薯天蛾能夠準確、快速地找到花蜜。不同類型的糖會有不同質感,飛蛾會用吻管攪拌花蜜,感受花蜜的黏度。如果質感不合適,牠們就不會喝花蜜,但如果黏度合適,牠們就會開始進食。這就是挑食的昆蟲如何推動花朵和花蜜的演化。

快來參觀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我們的甘薯天蛾與其牠令人贊嘆的蛾類標本正在等着你的到來。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與朋友分享並關注我們,每週了解更多精彩的生物多樣性故事。
文: Hugo Lee
Bình lu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