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有時會欺騙人的🤥。乍眼一看,一條像蚯蚓的生物在地上的落葉悄悄移動,但仔細觀察後會發現那其實是一條與眾不同的蛇🐍 —— 鉤盲蛇。

鉤盲蛇 𝘐𝘯𝘥𝘰𝘵𝘺𝘱𝘩𝘭𝘰𝘱𝘴 𝘣𝘳𝘢𝘮𝘪𝘯𝘶𝘴 (Daudin, 1803) 是印度的原生物種,後來因為自然擴散及人類運輸而引進到亞洲其他地區。同時,和許多其他搭順風車👍的物種一樣,牠們會躲在盆栽植物內土壤,進而被運輸到世界各地,例如澳大利亞、大洋洲、非洲、北美和中美洲以及歐洲等,然後建立新的種群。即使牠們在香港或其他東南亞地區的數量很多,但也很可能是早期通過貿易引入的。而因為牠會躲在盆栽的這個特點,所以也被稱為「花盆蛇」。如今牠已成為地球上最常見和分佈最廣泛的蛇類物種之一。鉤盲蛇主要棲息在潮濕的環境中,如地下洞穴、潮濕的落葉和濕潤的森林腐殖質中💦,這些棲息地為牠們供應了源源不絕的食物,例如蟻類🐜和白蟻。牠們的體長只有12到17厘米,所以外型上確實很像蚯蚓。

但與蚯蚓不同的地方是,鉤盲蛇是擁有眼睛的👀,雖然只退化得剩下兩個小黑點⚫️⚫️。由於盲蛇生存在黑暗的環境中,所以清晰的視力變得毫無用處🙈,因此眼睛也逐步退化成了只能感知光暗的兩個小黑點,這也是「盲蛇」這個名稱的由來。所以鉤盲蛇與普通蛇類那雙明亮的眼睛是很不同的。此外,鉤盲蛇的身體覆蓋著形狀相似的鱗片,有利牠們在土壤中移動。同時,牠那堅硬的頭骨和向下開口的嘴,也是為了適應地下生活而防止挖掘⛏️時吞入土壤的。

雖然鉤盲蛇沒有其他蛇類那樣強大的咬合力和尖牙🦷,但牠卻擁有一種獨特的防禦機制 —— 位於尾部末端的角質刺📌。角質刺可以透過刺擊捕食者,從而保護自己,但對於地面上較大的動物來說,這種防禦方式顯得弱不禁風😓。

但是這種弱小的物種又是怎樣大量繁衍的呢?牠擁有一種特別的生殖方式 —— 「孤雌生殖」,即係雌性單性繁殖,這方式在蛇類動物中比較少見。牠們也是世界上唯一已知只存在雌性個體的蛇類,從未發現過任何雄性的鉤盲蛇。換句話說,牠們能夠在沒有受精的情況下發育出後代,因此牠們不需要求偶或交配,而是直接進行單個雌性個體的自我繁衍🤰。所以當牠們被引入到新的地區時,牠們就能夠在當地快速擴大種群。

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為盲蛇落下了重大的懸念⁉ ️這種單性繁殖的盲蛇有可能是因為引入的過程而演變而成的新物種。因此,現在那些遍布全球的盲蛇可能與印度原生的鉤盲蛇(𝘐𝘯𝘥𝘰𝘵𝘺𝘱𝘩𝘭𝘰𝘱𝘴 𝘣𝘳𝘢𝘮𝘪𝘯𝘶𝘴)是不同的物種🤯。希望未來進一步的研究能為帶來令人興奮的發展。
你有興趣親身見見這種像蚯蚓般的蛇嗎?歡迎來到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也許你能找到牠哦!🔎
文︰ Long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