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聽到「#黃蜂」兩字,腦海就會浮起一種群居的黃胡蜂影像🐝(黃蜂 𝘋𝘰𝘭𝘪𝘤𝘩𝘰𝘷𝘦𝘴𝘱𝘶𝘭𝘢 和黑胡蜂屬 𝘝𝘦𝘴𝘱𝘶𝘭𝘢)——即使你用Google,或許只能找到不同蜜蜂的圖片🤷♂️。黃蜂的種類五花八門,全球有超過150,000 種(比鳥類和哺乳類的總和多出10倍😯!)。牠們大部份都是獨居的,雖有著較小的身形但展示出有趣的生態。

角頭小蜂屬 𝘋𝘪𝘳𝘩𝘪𝘯𝘶𝘴(小蜂科 Dirhininae)是其中一類 #寄生蜂。在全球都能發現角頭小蜂的足跡,而大部份都棲息於熱帶區。從圖片中,你會發現成蟲發展出特別的形態去輔助牠們寄生於宿主上,當中以牠們頭上的 #雙角 最為有趣😈。儘管我們對牠們的認知不多,但有紀錄發現雙角的特徵有助成蟲鑽入沉積物中尋找宿主,雌性繼而在宿主體內產卵(此行為稱之為 #寄生)。雙角也可以幫助幼蟲逃出由宿主身體形成的蛹殼(即幼蟲變態成成蟲的繭),牠們硬化而狹窄的身體也有利於破殼而出。


宿主的物種主要是蒼蠅,大多是有經濟或醫學研究價值的蠅科(例如某些會傳播疾病的物種),如麻蠅科 Sacrophagidae、蠅科 Muscidae、麗蠅科 Calliphoridae、一些果蠅(實蠅科 Tephritidae)和寄生於蝴蝶的物種(寄蠅科 Tachinidae)。較為特別的是,吉氏角頭小蜂 (𝘋𝘪𝘳𝘩𝘪𝘯𝘶𝘴 𝘨𝘪𝘧𝘧𝘢𝘳𝘥𝘪𝘪) 被發現能影響 #黑水虻(一種有名的農業害蟲)的產量,對農業有潛在的影響🌾。

角頭小蜂與小蜂科在香港的研究並未充足,更有發現 #新物種 的潛力💪!雖然在此介紹的物種未被正式鑒定,但你也可從中欣賞牠了不起的形態!
圖、文:Matt Hamer | 譯:Anders Yu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