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 | 海底瘋帽子🎩



烈日當空的時候☀️,無論到哪裡我們都不能忘記塗上防曬液或戴上帽子保護自己免於曬傷👒。神奇地,有些海洋生物像我們一樣,無法承受強烈的陽光刺激,所以牠們也有自己的策略去保護自己🛡。雜色角孔海膽 (𝘚𝘢𝘭𝘮𝘢𝘤𝘪𝘴 𝘚𝘱𝘩𝘢𝘦𝘳𝘰𝘪𝘥𝘦𝘴) 就是其中一種這樣有趣的生物,牠們會使用牠們的刺將周圍的材料(例如空殼🐚、藻類🌱或石頭)慢慢地轉移到牠的身體頂部,以抵禦各種環境壓力🤜🏻。



根據研究,雜色角孔海膽的這種覆蓋行為不僅可以抵禦紫外線和波浪🕶🌊,還可以減少被捕食者的探測和捕食的風險🍽。簡單地說,覆蓋海膽的範圍越大,對抗海浪的保護就越好。在對抗強烈的海浪湧動時,材料的覆蓋位置都十分重要。牠們通常會將材料放置於其身體的側面💃🏻,以增加流線形效果和重量去抵禦海浪。在浪湧較強的期間,牠們覓食的頻率也會降低,因為這樣可以降低其珍貴的針刺因海浪壓力而受損的可能性🤕。這種覆蓋行為同時也減低了牠們面對紫外線和被捕食的壓力,但與年幼海膽相比,體型更大、較堅硬的成年海膽對覆蓋的依賴程度較低👨‍👩‍👧‍👦。



雜色角孔海膽和其他海膽物種之間也存在選擇覆蓋材料的差異。例如喇叭毒棘海膽 (𝘛𝘰𝘹𝘰𝘱𝘯𝘦𝘶𝘴𝘵𝘦𝘴 𝘱𝘪𝘭𝘦𝘰𝘭𝘶𝘴) 的覆蓋材料主要由珊瑚碎片和貝殼碎片組成🐚,而雜色角孔海膽 則更常使用有機物來覆蓋自己,大概約有五成是藻類和海草🌿。這些海草和藻類,也是牠的常見糧食之一。因此,一些研究人員推測,其覆蓋行為除了有保護作用,也有食物儲存的作用🛄,可見牠們防範於未然。 但是,其實雜色角孔海膽會吃各種食物,包括但不只限於,海草,藻類,其他海膽(脊背壺海膽 𝘉𝘳𝘪𝘴𝘴𝘶𝘴 𝘭𝘢𝘵𝘦𝘤𝘢𝘳𝘪𝘯𝘢𝘵𝘶𝘴 和長拉文海膽 𝘓𝘰𝘷𝘦𝘯𝘪𝘢 𝘦𝘭𝘰𝘯𝘨𝘢𝘵𝘢),水母,海筆等等,是個貪吃的小刺球😋!



講及牠們的大小,雜色角孔海膽的平均大小為 5至8 厘米📏,帶有綠色的短刺,刺的長度最長為 1.5 厘米。但不能被牠們的細小身軀給騙到,牠們的可以活到 20 至25 年!雖然牠們在香港淺水區很常見,但因為牠們通常會用各種東西遮蓋自己🙈,你必需特別細心觀察才能發現它們。或者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你可以到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來看看牠們最赤裸的真面目😳。



Comentario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