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琉璃紫螺:海洋中的神秘漂流者


琉璃紫螺 𝘑𝘢𝘯𝘵𝘩𝘪𝘯𝘢 𝘨𝘭𝘰𝘣𝘰𝘴𝘢 Swainson, 1822,這種海洋中的奇特生物,屬於紫螺科,是紫螺家族中最罕見的成員之一💜。牠們主要出沒於紐西蘭北島的海域,在澳洲和北太平洋地區🌊也較為常見。這種小巧玲瓏的螺,殼長最長可達38.5毫米,以其獨特的紫色外殼在海洋生物中脫穎而出。琉璃紫螺的殼薄如蟬翼,卻擁有四道優雅的對稱螺旋紋路,光滑的表面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迷人的紫色不僅賞心悅目,還是牠們在海洋中完美的保護色。



與一般的螺不同,琉璃紫螺既能在水面漂浮,又能在海底爬行。牠們靠著自製的氣泡筏子在海面上漂流,這種浮力裝置影響著牠們在水中的方向,有時甚至會倒置漂浮,深紫色的腹面朝上,巧妙地融入下方幽暗的海水中。從水下望上去,牠們較淺的紫灰色背面又與上方透下的光影渾然一體☀️。


琉璃紫螺的食譜相當有趣🍽️。牠們主要以帆水母為食,這種常被誤認為水母的生物是琉璃紫螺的最愛。捕食時,琉璃紫螺會釋放一種特殊的紫色液體,這是一種源自其主食的蝦青素-蛋白質複合物。這種物質能夠與獵物的組織結合,干擾其細胞功能,讓獵物無力掙扎 🤏。除了帆水母,牠們也不挑食,各種浮游生物都是牠們的盤中餐,甚至在食物短缺時還會同類相食。這種靈活的覓食策略,讓牠們能在變幻莫測的海洋環境中生存下去。



琉璃紫螺最令人著迷的,莫過於牠們獨特的生活方式。不像大多數螺類只能在海底蠕動,琉璃紫螺是海面上的漂流專家。牠們利用一種稱為前腹足的特殊器官製造氣泡🫧,形成一個小小的浮筏,讓自己能夠在海面上自在漂流。這種適應不僅提供了浮力,還增強了牠們在海洋表面洋流中的導航能力。牠們頭部的分叉觸角不僅幫助移動,還能敏銳地感知周圍的環境變化🔍,有效地定位獵物👀。



琉璃紫螺的繁衍方式也頗為有趣。牠們是雌雄同體的,一生中還會經歷性別的轉換,這個過程被稱為雄性先熟。通常是從雄性♂開始,之後可能轉變為雌性♀。這種繁衍策略在海洋中非常實用,特別是在同類稀少的情況下,能夠確保更大的基因多樣性🧬和繁殖成功率。牠們會將淡粉色的卵以簇狀產在氣泡筏下方,為後代提供一個安全的搖籃💕。



科學家們對琉璃紫螺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牠們能適應20.6°C到28.9°C的廣泛水溫,這種適應力在多變的海洋環境中至關重要🌡️。更令人驚訝的是,牠們能夠輕鬆地捕食並消化帶有毒性的帆水母,無視帆水母的刺絲細胞。這種耐受毒素的能力讓牠們在食物鏈中佔據了獨特的位置,能夠利用其他捕食者無法觸及的食物來源。


琉璃紫螺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牠們既是捕食者,也是被捕食的對象。各種魚類🐟和海鳥🦅都將牠們視為美味。雖然琉璃紫螺能夠耐受獵物的毒素,但更大型的捕食者可能已經進化出應對這些毒素的能力,能夠在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消化這些螺。這種既捕食又被捕食的角色,突顯了海洋生物之間的相互聯繫,也體現了琉璃紫螺在維持海洋生態平衡⚖️中的重要性。



如果您對這篇介紹琉璃紫螺的文章感興趣,歡迎與朋友分享 🤗 ,並關注我們每週更新的精彩生物故事。別忘了來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參觀,親眼看看這些海洋中的奇妙生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文:Kelvin


Commentaire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