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虎添翼,形容強者更加強盛,也常用作虎年祝福語。雖然不可能看到會飛的老虎,但在自然界中,有幾種蝴蝶也用「虎」字作為稱號,其中一種就是虎斑蝶𝘋𝘢𝘯𝘢𝘶𝘴 𝘨𝘦𝘯𝘶𝘵𝘪𝘢 (Cramer, 1779) 。

虎斑蝶屬於蛺蝶科,常見於南亞。這個名字來自於牠們翅膀上紋路:橙色翅膀上有着明顯的黑色條紋和幾個白色斑點,與老虎極為相似。翅膀底面兩側呈現出相似的圖案,但底面顏色較淺。成年的虎斑蝶翼展為 70 至 80 毫米。雖然這種五彩斑斕的圖案令人賞心悅目,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使牠們在捕食者眼中更加顯眼!在沒有跟老虎一樣的利爪和堅顎,或任何其他明顯的防禦特徵(例如刺)的情況下,牠們如何保護自己呢?事實上,那些色彩斑斕的翅膀起到了保護作用,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對潛在捕食者的警告信號,這種策略稱為警戒作用 (aposematism) 。

要了解警戒作用如何運作,我們需要回顧虎斑蝶還是毛毛蟲的時候。在此期間,毛蟲進食幾種乳草 (Asclepiadoideae 蘿藦亞科) 的植物,當中的吡咯里西啶類生物鹼(pyrrolizidine alkaloids) 對大多數昆蟲都是有毒的。但虎斑蝶及一些其他昆蟲已經進化到不僅能夠攝入這些毒素而不受其影響,而且能夠將毒素儲存在體內,以保護自己抵抗捕食者的攻擊。如果一隻鳥因好奇而攻擊毛蟲,毛蟲體內的毒素會令雀鳥產生噁心感覺和劇烈嘔吐,以後就會對某種圖案的毛蟲避而遠之。在物競天擇 (natural selection) 的角度而言,昆蟲發出危險信號的能力與捕食者記住信號的能力同樣重要。當毛蟲完成變態並成年時,牠可能會完全改變外觀,但會保留積累的毒素並採用新的警告顏色。

雖然成年雄性和雌性看起來相似,但該物種是兩性異形的,這意味著兩性具有不同的特徵。例如,只有雄性的後翅上有一個黑白相間的小袋。袋子用於儲存和釋放信息素(揮發性分子),在求偶行為中起重要作用。另一種釋放信息素的結構是位於腹部的毛筆器(特別的刷狀鱗片)。一旦雄性與雌性足夠接近時,毛筆器會被擠出並釋放信息素吸引雌性交配。有趣的是,虎斑蝶會代謝部分生物鹼(還記得那些從植物中獲得的毒素嗎?)而製造揮發性信息素,就像一個移動的香水工廠!

許多品種的蝴蝶和飛蛾(鱗翅目中較大的群體)會以卵、毛蟲或蛹的形式度過寒冷,但虎斑蝶完全不同。從十月到十二月,牠們將從中國內地遷徙到較溫暖的沿海地區,如香港、印度甚至澳洲過冬,其中一些遷徙距達離數百公里!為了躲避寒風,那些聰明的蝴蝶選擇山谷或森林作為越冬地點,有時會大量聚集,又稱越冬聚集,數量可達5萬隻!當春天來了,牠們又會回到原來的地方。所以,永遠不要低估這些小生物的旅程和毅力!

在 HKBM,我們有兩隻虎斑蝶的標本,不要錯過欣賞這些雅致的“小飛虎”的好機會!
文︰ Alan F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