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到飛蛾時,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樣的形象?對許多人來說,蛾通常具有暗淡、褐灰色的體色和花紋。當你發現照片中這些色彩鮮豔、引人注目的昆蟲竟然是蛾時,你會感到驚訝嗎?😳牠們都屬於環鹿子蛾屬 𝘈𝘮𝘢𝘵𝘢 (Fabricius, 1807),廣泛分佈在中國和澳洲等地。在香港🇭🇰,我們可以找到環鹿子蛾屬的5個物種,包括黃體鹿蛾(𝘈𝘮𝘢𝘵𝘢 𝘨𝘳𝘰𝘵𝘦𝘪 )和多紋鹿蛾(𝘈𝘮𝘢𝘵𝘢 𝘱𝘰𝘭𝘺𝘮𝘪𝘵𝘢 )。環鹿子蛾屬的成員外觀各異,但牠們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例如體色通常是黃色、橙色、黑色和白色,腹部有黑色和黃色條紋,跟黃蜂的花紋十分相像。🐝牠們的前翅比後翅大而寬,體長通常為12-16毫米,觸角黑色且細長,某些物種的觸角末端為白色。許多環鹿子蛾屬物種還具有一對部分透明的翅膀,別具標誌性。✨

環鹿子蛾屬物種之所以看起來像黃蜂並非偶然。牠們實際上展示了一種被稱為「擬態」的保護機制 — 牠們模仿了黃蜂的外表,因為黃蜂不但擁有有毒的螫針,也是其他昆蟲的捕食者,位於食物鏈頂層。與黃蜂一樣,牠們也喜歡以花蜜為食物,所以這種長得很像黃蜂的冒充者可以在白天自由地吸食花蜜,而不用擔心被捕食。沒錯,有些飛蛾也會在白天活動!環鹿子蛾屬物種的體色不僅對於逃過捕食者的視線非常有用,黑色和黃色的明亮體色和花紋也對牠們的捕食者有著警示作用,告訴捕食者自己的味道令人厭惡,並且有毒、不能食用。這是另一種防禦機制,被稱為「警示色」— 有些物種具有對比鮮明的體色,意味著牠們體內帶有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質。毒箭蛙和帝王蝶是擁有警示色的動物當中的表表者。

環鹿子蛾屬的物種不僅擅長逃避依靠視覺的捕食者,還能躲避那些依靠嗅覺的捕食者。澳洲的一種環鹿子蛾屬物種帶有一種叫吡嗪的化學物質引起的體味,用以嚇跑捕食者,並警告牠們自己並不可口!

正如前面提到,許多環鹿子蛾屬物種擁有部分透明美麗的翅膀,而這也被認為是在模仿黃蜂的翅膀。作為鱗翅目家族的成員,與其他蛾和蝴蝶一樣,牠們的翅膀上理應找到鱗片。然而,透明的部分並沒有被鱗片覆蓋,因此牠是透明的,可以透光。

環鹿子蛾屬的物種通過引人注目的外觀來保護自己的故事,是否讓你嘖嘖稱奇呢?歡迎來到博物館親眼欣賞環鹿子蛾屬的標本!
文: Joyce Le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