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 𝘊𝘢𝘴𝘵𝘢𝘯𝘦𝘢 𝘮𝘰𝘭𝘭𝘪𝘴𝘴𝘪𝘮𝘢 Blume 是殼斗科植物,成樹高達18m,屬中型喬木。 如果你想認出它,可以嘗試尋找一些樹枝相對較低、葉子長而尖、邊緣呈波浪狀的樹。 在夏季或初秋時節尋找它的葉子會比較容易,因為該樹是落葉樹,這意味著它在惡劣的季節(秋,冬季)會落葉。 它們的壽命可以長達 150 歲。 這種板栗樹原產於中國大陸、台灣和朝鮮半島,生長在海拔2740公尺的森林和山脈。人類也會種植板栗樹,不僅是為了它們的外觀和樹蔭,也是為了食用其美味的粟子,它們主要在種植後 3 至 4 年後開始結果。

板栗喜歡在濕潤、排水良好、礫石質、弱酸性的土壤 (pH值為5.5至6.5),並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生長。板栗的生命力很強,能忍受乾旱、寒冷甚至霜凍。 它們也對栗疫病有抵抗力,栗疫病是一種真菌疾病,會導致樹皮成橙色的潰瘍(病變),由栗枝枯病菌引起。在20世紀上半葉,該病從東亞傳播,導致多達40 億個美洲栗(𝘊𝘢𝘴𝘵𝘢𝘯𝘦𝘢 𝘥𝘦𝘯𝘵𝘢𝘵𝘢)死亡。 在歐洲,這種傳播對歐洲栗(𝘊𝘢𝘴𝘵𝘢𝘯𝘦𝘢 𝘴𝘢𝘵𝘪𝘷𝘢)的影響雖然仍然很大,但其破壞性比在美洲看到的要小得多,因為歐洲物種受到低毒性病毒屬(一種感染真菌和病毒的病毒株)的保護。因此可以保護樹免受損壞。 栗子最初是與真菌寄生蟲一起進化的,因此不太容易受到其損害,但它仍然會染病並傳播真菌孢子到其他樹種,例如橡樹和楓樹。

板栗樹在夏季五月至八月期間開花。 它們是雌雄同株的,這意味著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都存在於同一株植物上。 這些花看起來不太像花:它們被稱為「柔荑花序」,像圓柱形的穗飾,被小花覆蓋著,主要透過風作為授粉媒介。 每個柔荑花序的基部有幾朵微小的雌花,其餘由雄花組成。 然而,為了有效授粉,它們必須進行異花授粉,這意味著每棵植物都不能自行繁殖,而是每一棵樹的雌花必須接受另一棵樹的花粉。

成功授粉後,栗子仁的外部會長出毛刺,以保護它們。 它們需要約12-14 週成長,然後在 9 月到 11 月之間成熟。並掉落到地上。 帶刺的毛邊可以保護栗子免受掠食者的侵害。板栗子除了味道鮮美外,還含有大量的營養素和維生素,食用板栗 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健康益處,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發炎、抗癌、降血脂、降血糖和神經保護作用。 即使是果殼,即粘在堅果上的薄薄一層皮(不是毛刺!)也含有重要的營養成分。 對動物來說,板栗子是秋冬季節重要的食物來源,可以讓它們在寒冷天氣中更好地生存。 此外,曬乾的栗葉也可用作牲畜冬季的墊料。

現在正是看到果實掉落的季節!你可以試著在香港尋找板栗,而在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你能夠近距離看到漂亮的尖刺外殼和栗子 。
文:Alan Tsoi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