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像過在香港會有一架又一架的小戰機以時速322公里擦過身旁🛩️?這些小戰機淡色的腹部上佈滿斑點,以高速滑過天際,準確無誤地襲向獵物🦅。可能說起來有點虛幻,但其實牠們是我們的鄰居——遊隼,𝘍𝘢𝘭𝘤𝘰 𝘱𝘦𝘳𝘦𝘨𝘳𝘪𝘯𝘶𝘴 (Tunstall, 1771)。

遊隼是香港其中一種常見猛禽,身長約41-51厘米,翼展約91-112厘米,在猛禽中體型不算大。遊隼是兩性異形的物種,意指在同一物種內每個個體會因為性別而有不同外觀和體型的現象。雄性遊隼腹部為白色,體型較小;雌性腹部為淡棕色,且體型較雄性大。雌性因為體型較大,所以比雄性更能抓起更大更重的獵物💪。遊隼喜歡和伴侶於高處共築愛巢,例如約50-200米高的崖邊和高樓大廈的花槽,然後一起照顧小孩。把鳥巢築在又高又危險的地方,有效防止獵食者🐍侵擾牠們的家和毫無反擊能力的幼鳥🐣,當然幼鳥不小心由高處墮下就另當別論了。有時候牠們甚至會在你家窗外築巢,成為我們的鄰居(✨如果你有幸成為牠們的室友,很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遊隼一家的生活照喔✨)在高處築巢,還是要注意居家安全⚠️,要好好看著小鳥不要讓牠們墮崖。有見及此,家長們會確保小鳥遠離崖邊,小鳥也會乖乖的靠攏在一起不動,互相取暖🧡之餘,也能預防亂動發生危險。

高度不單保障了遊隼一家的安危,也是遊隼獵食的必要元素。站於高處,遊隼用猛禽銳利的眼睛把城市裏獵物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就像香港很常見的家鴿🐦就是牠們很愛的餐點。鎖定目標後,牠們就會躍下,俯衝向牠們的獵物。和其牠猛禽🦅相反,遊隼會用頭部先衝向獵物,再以致命的利爪爪向獵物。遊隼流線型的身體能有效減低空氣阻力並達到每小時322公里的飛行速度,速度相當於每秒飛越一個足球場⚽️,甚至美國的匿蹤轟炸機,B-2 「幽靈」,也是參照遊隼的身體構造來設計。可是,代價是空中盤旋的能力,遊隼不如其牠猛禽般擅於滑翔。


為確保能百分百抓到獵物,遊隼會利用假動作來捕獵💫。遊隼在空中鎖定獵物後尾隨牠,聰明的獵人🧠會假裝看不到眼前的美食,盡量不引起目標的注意,甚至以弧形的飛行路線和目標拉開距離。當達到最大的距離,再全速撲向獵物🏹,務求不讓獵物及時發現並逃走🏃。

遊隼位居食物鏈頂層,並被稱為頂級獵食者🥇,能威脅牠們的天敵不多。別看遊隼體型不大,牠們身為頂級獵食者可是身負平衡生態系統物種數量的重任,例如市區常見的家鴿和其牠小型動物🐭。為了保育和平衡自然界🌿和城市🏙️的生態系統,我們應該和這位鄰居好好相處🕊️,畢竟牠們是幫我們打理著環境🌳,保護我們遠離生態失衡和動物數量過多帶來的問題。

如果想認識更多關於遊隼的故事,不妨親身到訪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了解更多!✨💗
文:Emilie Chan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