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黃昏降臨時,您是否曾在野外聽到過嘶嘶聲,或者在樹幹上看到一道深色、緩慢爬行的影子?如果有,那麼您很幸運,因為您剛剛遇到了大名鼎鼎的兜蟲!
這些甲蟲被稱為姬兜蟲(𝘟𝘺𝘭𝘰𝘵𝘳𝘶𝘱𝘦𝘴 𝘴𝘱.),屬於著名的金龜科(鞘翅目)。姬兜蟲屬甲蟲在東南亞和大洋洲廣泛分佈,範圍北至中國南部,南至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在香港,這些物種被認為相對較大,體長可達3至6厘米。夜間,牠們會積極尋找食物來源,包括樹汁和腐爛水果。沒錯,牠們喜歡甜食!

這些甲蟲身披閃亮的外殼,通常為黑色、棕色或紅色,看起來就像穿著全套盔甲。這就是牠們的外骨骼,正如字面意思,就是覆蓋整個身體的外部骨骼!然而,這種硬化的外骨骼只存在於成年階段,這只是牠們整個生命周期的一小部分。事實上,姬兜蟲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胖胖的、白色的幼蟲,以腐殖質、腐爛或腐朽的木材為食。半年後,這些幼蟲進入蛹期,在這個階段,個體將經歷完全變態,完全重建其身體,最終以成蟲的形式出現。這種發育形式被稱為「完全變態」,這些昆蟲的一生會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階段,每個階段均會展示截然不同的形態(通常還有生態)特徵!

作為一名光榮的騎士,姬兜蟲當然需要一把與牠們的勇氣相匹的武器!與兜蟲亞科的其他親戚一樣,姬兜蟲的兩性有著明顯的的形態差異,這被稱為「兩性異形」。這種形態差異使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通過頭部和胸部的角來辨認雄性。雄性會利用這些角進行比武——儘管往往是儀式化的展示,以獲取雌性、食物或者保衛領地。除了打架,這些角也幫助甲蟲挖掘。通常,角的大小反映了幼蟲在發育過程中經歷的營養條件。更大的角和體型反映出幼蟲階段充足的營養。

姬兜蟲還展示出一種相當獨特的發聲能力。在與敵人作戰或雄性之間的鬥爭中,牠們會發出嘶嘶聲。這些聲音並非來自牠們的喉嚨的「尖叫」,而是透過翅鞘與腹部摩擦而產生的,這是一種類似於蚱蜢發聲能力的機制。姬兜蟲與大多數甲蟲不同,牠們的翅鞘有一個特徵:尖端呈現出一種類似砂紙的粗糙質地,使牠們能夠發出更大音量的聲音!

儘管這些甲蟲看起來無害,但人們並不總是歡迎牠們的存在。這些甲蟲痴迷於甜食,可能會給果園帶來麻煩,因為牠們可能會剝開荔枝和芒果等水果的皮,然後大快朵頤!然而,這些是在大規模爆發時的極端情況,正常的種群通常對植物造成的損害有限。事實上即使如此,牠們的存在對農民可能更有利,作為分解者的幼蟲會消耗枯木和腐爛物質,並將它們轉化為處理後的養分,對生態系統和農田都起著重要作用。作為酬勞獲得一些水果也是應得的!

如果這位小小戰士的生命旅程引起了您的好奇心,請務必關注我們,獲取更多每週資訊,並與您的朋友分享這篇文章!不要忘記前往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探索我們星球上多樣化的生物形態!
文: Max Chan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