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年世界地球日與4個物種的故事

已更新:4月21日

今天,2024 年 4 月 22 日,是世界地球日 54 週年紀念日! 這既是為我們稱之為家園的星球慶祝,也是提醒我們照顧和保護它的時候。 今年的主題引起了人們對塑膠污染危機的關注,以及推動全球淘汰塑膠的重要性。 因此在這一天,恰逢香港正於淘汰一次性塑料的階段,讓我們透過四個物種的故事來探討塑膠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糾纏的關係,以窺見現在以及潛在希望的未來。


綠海龜 𝘊𝘩𝘦𝘭𝘰𝘯𝘪𝘢 𝘮𝘺𝘥𝘢𝘴
圖: popaul

我們的海洋已成為全球塑膠污染的匯地,估計每年有 1,400 萬噸塑膠進入海洋水域,等於每 3 秒傾倒 1 輛垃圾車的塑膠。 綠海龜或許最能反映它們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牠是唯一已知在香港築巢的海龜物種。 綠海龜有助於維持健康的海草床,控制海洋藻類的生長,並將營養物質沉積到產卵的沙丘上。 對於這種航海物種來說,我們的島嶼只是浩大航程中的其中一站,牠們不可避免地將自己暴露在我們的塑膠碎片中。對於海洋生物來說,攝入和纏繞廢棄塑膠是主要問題。


普通燕鷗 𝘚𝘵𝘦𝘳𝘯𝘢 𝘩𝘪𝘳𝘶𝘯𝘥𝘰
圖: hamsambly

香港不僅是一些海洋物種的重要遷徙站,也是許多沿著東亞-澳大拉西亞遷徙路線飛行海鳥的重要遷徙站。普通燕鷗是僅有的 3 種在香港繁殖的已知海鳥之一,主要在岩石灣築巢。 與其他海鳥一樣,普通燕鷗在公海、沼澤和陸上之間遷徙,不斷遠距離傳送營養物質。 近年來,本地燕鷗身上出現令人擔憂的跡象,與全球其他海鳥物種的發現一致。燕鷗鳥巢和胃內容物中塑膠碎片的數量有增長的趨勢。 其他物種的雛鳥、成鳥都一直依賴著普通燕鷗和其他海鳥所發揮的生態作用,因此趨勢引發了我們的擔憂。


黃粉蟲 𝘛𝘦𝘯𝘦𝘣𝘳𝘪𝘰 𝘮𝘰𝘭𝘪𝘵𝘰𝘳
圖: sus_scrofa

黃粉蟲很可能源於地中海地區,由於人類貿易和殖民,現在可以在全球範圍都可找到。 儘管牠們的英文名字為「mealworm」,但牠們並不是蠕蟲,而是黃粉蟲的幼蟲。 牠們的腸道內有一個秘密武器-可以消化和代謝聚苯乙烯(一種無法回收的塑膠)的細菌。大蠟螟 𝘎𝘢𝘭𝘭𝘦𝘳𝘪𝘢 𝘮𝘦𝘭𝘭𝘰𝘯𝘦𝘭𝘭𝘢、大麥蟲 𝘡𝘰𝘱𝘩𝘰𝘣𝘢𝘴 𝘢𝘵𝘳𝘢𝘵𝘶𝘴、土壤無脊椎動物(如非洲大蝸牛 𝘈𝘤𝘩𝘢𝘵𝘪𝘯𝘢 𝘧𝘶𝘭𝘪𝘤𝘢)和普通蚯蚓 𝘓𝘶𝘮𝘣𝘳𝘪𝘤𝘶𝘴 𝘵𝘦𝘳𝘳𝘦𝘴𝘵𝘳𝘪𝘴 也被發現具有類似的能力。 雖然大規模應用仍在開發中,但這些無脊椎動物,其中一些甚至被視為害蟲或無關緊要的動物,在解決加工塑膠難題方面為我們提供了不可否認的優勢。


在淡水龜背上的剛毛藻𝘈𝘳𝘯𝘰𝘭𝘥𝘪𝘦𝘭𝘭𝘢 𝘴𝘪𝘯𝘦𝘯𝘴𝘪𝘴

上圖是在中國發現生長在淡水龜背上的剛毛藻𝘈𝘳𝘯𝘰𝘭𝘥𝘪𝘦𝘭𝘭𝘢 𝘴𝘪𝘯𝘦𝘯𝘴𝘪𝘴。 藻類是一種經常被忽視的生物,但它們不斷有新的發現,帶來了碳封存、生產再生能源、甚至塑膠替代品方面的創新。 特別是微藻已成功開發成生物塑料,一種非石油塑膠替代品。 市場上已經存在其他由玉米、甘蔗和木薯製成的生物塑膠,但這些經濟作物替代品需要大量土地、水和養分,導致森林砍伐和水源短缺。 藻類生物塑膠的能源和資源需求程度較低,甚至可以實現淨碳正值,有助於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所提到的創新都來自於經常被忽視的生物群體。 最近的研究指出,昆蟲、藻類和細菌已經開始適應塑膠世界。 因此,保育工作不僅關注保育大型動物,還要關注整體環境及其所有生物,包括那些未被充分認識和研究的生物。 因此,在這個地球日,讓我們不要對全球塑膠的狀況漠不關心,而是要感謝人類的才智和地球所支持的生物多樣性。 因為這些可能是解決「塑求」的關鍵。

 

本文提及的所有物種均可在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內觀賞。 歡迎預約參觀!


留言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