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歡迎光臨侏羅紀公園



美洲短吻鱷 𝘈𝘭𝘭𝘪𝘨𝘢𝘵𝘰𝘳 𝘮𝘪𝘴𝘴𝘪𝘴𝘴𝘪𝘱𝘱𝘪𝘦𝘯𝘴𝘪𝘴 (Daudin,1801)原生於美國東南部,棲息於淡水環境,如沼澤、濕地、河流和湖泊,並在這些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美洲短吻鱷是鱷目25個物種中顏色最深的一種,其顏色會隨著生命階段而改變。幼年的美洲短吻鱷呈現黑色並帶有黃色橫紋,隨著成長,黃色逐漸褪去,顯露出橄欖黑的顏色。



作為北美最大的爬行動物之一,這些令人敬畏的生物平均體長可達3.5米。記錄中最大的美洲短吻鱷長達4.369米,使其成為世界第九大的鱷魚😱。儘管體型龐大,牠們的四肢相對短而粗壯,有助於牠們出色的游泳能力。


短吻鱷(alligator)與鱷魚(crocodile)可以通過兩個主要特徵區分:吻部的形狀和牙齒/下顎的結構。美洲短吻鱷的吻部形狀和下顎結構非常獨特。大多數鱷魚的吻部尖而窄,而短吻鱷的吻部則呈圓形。此外,短吻鱷的上顎比下顎寬,因此當牠們閉嘴🤐時,只有上顎的牙齒可見;而其他鱷魚在閉嘴時,上下顎的牙齒都能看見👀。



美洲短吻鱷的牙齒會在其一生中不斷更換,同時嘴裡約有80顆牙齒。如果牙齒折斷或脫落,就會被新的牙齒替代。在其一生中,短吻鱷可能會更換多達3000顆牙齒🦷!憑藉這些強大的牙齒,短吻鱷成為了捕食範圍廣泛的肉食性動物,其捕食對象包括無脊椎動物、魚類、鳥類、哺乳動物和其他爬行動物。而牠們的捕獵習性會隨年齡而改變,年長的短吻鱷通常會捕食更大的獵物。



短吻鱷是變溫動物(ectotherms),常被錯誤地稱為「冷血動物」。牠們無法調節自身的內部溫度,而是依賴外部熱源☀️,但這並不意味牠們的血液是冷的。美洲短吻鱷喜歡曬太陽來調節體溫。這種行為會隨季節而變化:夏季時,牠們會在清晨和傍晚曬太陽;而冬季則更頻繁,甚至可能整天曬太陽。你可能在網上看過短吻鱷四肢著地、尾巴拖著地面,慢慢穿越高爾夫球場的影片📽️,這種行為被稱為「高步態」(high walk),是一種低能量消耗的移動方式。



在繁殖季節,雄性短吻鱷會發出低沉的吼聲來吸引雌性,這種聲音在水中可傳播至1.5公里遠!交配後,雌性會在靠近水邊的地方,用植物和泥土築巢,並在巢中產卵🥚。美洲短吻鱷的繁殖行為非常有趣,雌性鱷魚的性別是由溫度決定的。卵產下約25-30天後,巢內的溫度會影響孵化出的性別:33°C或以上的高溫會孵出雄性,而31°C或以下的低溫則會孵出雌性。如果巢溫接近32°C,則雄性和雌性的比例相等。


與許多爬行動物不同,雌性短吻鱷對後代的照顧非常周到👩🏻‍🍼。牠們會守護巢穴以防掠食者,並幫助幼鱷孵化,甚至在孵化後保護牠們長達一年。有趣的是,當即將孵化時,幼鱷會在蛋殼內發出高頻率的叫聲來提醒母親。母鱷聽到後便會移開巢穴材料,並幫助幼鱷破殼而出。這種親情互動在爬行動物中十分罕見,也突顯了短吻鱷在確保後代存活方面的獨特方式。而雄性短吻鱷的參與程度則較低,有些可能會留在巢附近,但也有可能會吃掉幼鱷😨。雖然在動物園中有記錄顯示雙親共同幫助幼鱷孵化,但在野外並未記錄到這種行為,也不太可能發生。



閱讀文章的你是否注意到聲音🎧對短吻鱷的重要性?事實上,牠們可能是最具發聲能力的爬行動物!聲音在短吻鱷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牠們通過聲帶的振動發出聲音,並能透過調節聲道的延伸、組織振動等方式改變頻率。近期針對短吻鱷的研究表明,聲音表達對鱷類動物的個體識別有重要影響!這些聲音以及環境的振動由一種名為「表皮感覺器官」(ISO)的結構進行分析。這些感覺器官位於短吻鱷的下顎或鱗片上,幫助牠們感知🧘🏻水中的移動、偵測獵物何時接觸到牙齒,以及辨識嘴裡的物體。



不知美國短吻鱷🐊是否激發了你對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的興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歡迎參觀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我們展出了兩種短吻鱷以及其他各種標本,從海綿到蝙蝠,讓你深入了解牠們迷人的生態!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與朋友分享,並關注我們每週發布的精彩生物多樣性故事!


文: Max


Comentário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