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 | 水底奇美拉


在寧靜的淡水棲息地,靜水隱藏著掠食者的故事,一種神秘的生物以其隱密的能力和威力統治著這裡。行蹤詭秘的𝘙𝘢𝘯𝘢𝘵𝘳𝘢 𝘤𝘩𝘪𝘯𝘦𝘯𝘴𝘪𝘴(Mayr, 1865),俗稱螳蠍蝽,牠們將自己隱藏在水下,當獵物游到牠們面前時…被抓住!一條魚已成為螳蠍蝽的受害者。除了螳蠍蝽以外🦂,牠們還可以被叫作水竹節蟲,或是水螳螂。那這隻神秘動物的身份到底是什麼呢?



螳蠍蝽因其腹部末端的長螫針而得名。不過,螳蠍蝽不是蝎子,而是一種昆蟲。細心觀察會注意到牠們有三對腿和一對僵硬的翅膀,這使牠們具有飛翔的能力🦋。牠們的螫針並不是一個蜇人的附屬物,所以不必擔心。這個附肢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用途:呼吸。螳蠍蝽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水下,但牠們沒有鰓可以在水下呼吸。這種「針」其實叫做虹吸管,由兩個半圓管組成,當牠們連接在一起時,就起到了一種通氣管的作用🥽,從水面上獲得空氣。螳蠍蝽的後端朝上,虹吸管尖端突出於水面,使其能夠長時間浸沒在水中。



現在我們知道了螳蠍蝽是一種昆蟲而不是蝎子,我們還想知道牠是竹節蟲、螳螂還是什麼?螳蠍蝽有著細長的身體、細長的六條腿和細長的虹吸管,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竹節蟲。但是,螳蠍蝽不是竹節蟲(Phasmatodea)。牠們顯示出幾個主要的生態差異,竹節蟲大多是樹棲動物🌳,而螳蠍蝽則生活在水下💧。此外,竹節蟲是草食動物,而螳蠍蝽是食肉動物,在水下吃其他昆蟲、魚和蝌蚪。雖然牠們不是竹節蟲,但牠們模仿樹枝卻能獲得類似的好處。螳蠍蝽喜歡生活在水生植物周圍,牠們可以依附在水生植物上並靠近水面呼吸。牠們還能發揮出最出色的偽裝術。牠們的偽裝不僅可以幫助牠們躲避捕食者,還可以幫助牠們躲避獵物的視線,使牠們成為完美的伏擊捕食者。



那螳螂可能成為一種潛在的可能性。畢竟,牠們都是著名的伏擊型掠食者,而且螳蠍蝽與牠們還有其他相似之處。與螳螂一樣,螳蠍蝽的前肢也經過類似進化,專門用於抓取獵物,而兩種昆蟲都留有兩對足用於行走。牠們都利用自己的偽裝來融入周圍環境,等待最佳時機捕捉獵物。雖然螳蠍蝽與螳螂非常相似,但牠們屬於兩類不同的昆蟲。牠們的第一個差異再次是,螳螂是陸生動物,而螳蠍蝽是水生動物。兩種昆蟲的進食行為也不同。螳螂用前臂捕捉獵物後,會用強壯的下顎進行咬、咀嚼 。對於螳蠍蝽來說,牠們沒有可以幫助牠們咬或咀嚼的口器,但有吻突,一種管狀結構,螳蠍蝽可以使用牠來刺穿獵物,注入唾液,首先使獵物鎮靜💉,其次消化獵物。最後,消化後的獵物會被液化並吸出。



那麼,如果螳蠍蝽不是蝎子、竹節蟲或螳螂,那牠是什麼呢?為了確定牠的正確分類並找到最親近的親屬,我們需要研究牠們的口器。螳蠍蝽的吻突是半翅目常見的口器。這是昆蟲綱中最多樣化的目之一,已描述的種類約有 90,000 種。半翅目既可以是陸生的,也可以是水生的。在先前的標本秀中已經介紹過其中一種水生半翅目:負子蝽 > https://bit.ly/48XgmSl 。螳蠍蝽是一種相關物種,牠們都屬於同一類,稱為蝎蝽次目,該目包括其他幾種水生半翅目昆蟲。



螳蠍蝽是否激發了您對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的興趣?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來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吧,這裡有各種各樣的標本,從海綿到蝙蝠,你可以進一步了解牠們迷人的生態環境。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很吸引人,請與您的朋友分享,並繼續關注我們每週發布的引人入勝的生物多樣性故事!



文 : Paco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