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 | 海洋中的時間旅者


海蜘蛛是其中一種最神秘的水生生物。牠們在地球擁有超過 4.5 億年歷史,人們卻對牠所知甚少。長期以來,人們因為型態相似而誤解海蜘蛛等同陸棲蜘蛛,其實兩者分屬不同的節肢動物分類。節肢動物包括昆蟲、甲殼類動物、千足蟲和蜈蚣(多足類),以及蜘蛛及其近親(螯肢類),擁有獨特的身體構造和循環系統。因此,海蜘蛛在一眾海洋無脊椎動物當中可謂一枝獨秀。現時,共有 1,300 多種已描述的海蜘蛛物種,部分體型迷你的物種仍然蓋著神秘面紗,因此海蜘蛛系統發生學的奧秘仍然讓科學家著迷。🧐



海蜘蛛屬於海蜘蛛綱 Pycnogonida (Latreille, 1810),在希臘語中,Pycnogonida 指「全是腿🦵」,正好形容海蜘蛛一身長腿的造型。牠們跟陸棲蜘蛛擁有相似的外骨骼,包括四對有關節的附肢,而附肢的長度從 2 到 700 毫米不等! 雖然大部分海蜘蛛都是生活在淺水區的微小生物,部分成員卻能在極地生存,亦因此患上「極地巨人症」。極地巨人現象形容水生生物因為極寒溫度而降低新陳代謝率,並提高水中溶氧量,從而出現體型變大的趨勢。生活在南太平洋和南極深海的巨吻海蛛科 Colossendeidae (Jarzynsky, 1870) 便是其中一個例子,牠的腿展長度高達 550 毫米。



今天介紹的物種名為 𝘕𝘺𝘮𝘱𝘩𝘰𝘯 𝘨𝘪𝘨𝘢𝘯𝘵𝘦𝘶𝘮 (Goodsir, 1845)(雖然屬於巨吻海蛛科,但牠的嬌小身材似乎名不副實🤭)。海蜘蛛滑稽的身材比例讓人不禁擔憂,這迷你的身軀是否能控制四對纖長的附肢。除了管狀嘴的器官延伸部分,中心軀幹看起來就像一塊樂高積木,猶如T 形管一樣連接著腿部附件🧩。 在顯微鏡下,這些附肢表面佈滿毛細開口,組成多孔結構並成為腸道系統的關鍵部分。原來海蜘蛛竟然把器官隱藏在附肢裡面😱!部分循環系統更可以同時執行多項身體功能。以腸道結構為例,腸道肌肉蠕動除了促進食物消化,亦能推動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取代海蜘蛛的心臟功能。儘管牠們擁有心臟器官,但其跳動微弱,似乎並非維持生命的關鍵。



為了調查海蜘蛛(源自奧陶紀 450 Mya 或更早)的史前歷史,科學家正在研究他們對全球暖化的適應能力,期望破解這些生物歷經多次重大地球環境變化,卻仍能適應極端環境的生存密碼。科學家預測,極地水溫升高仍然對海蜘蛛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因此部分物種可能正處於演化的十字路口。據觀察,極地海蜘蛛的體型會隨水溫上升而擴大,腿部的毛細開口亦因此增加和變大,從而提高腸道液體和血淋巴(攜帶氧氣和其他分子的水狀結構)的循環效率,以滿足因溫度上升而增加的新陳代謝率需求😯。



現在,你能說出海蜘蛛和其他節肢動物之間的差異嗎?快點預約 HKBM 的導賞團,跟你的朋友和家人一起探索史前「巨物」的秘密吧!


文︰Millian Hui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