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這是什麽小精靈⁉️


儘管這小精靈的名字與外貌與比卡超相似,牠們卻不能像比卡超那樣從臉頰發出雷電🌩️,也沒有閃電狀的尾巴⚡️;但是,這個小傢伙也有一些迷人的特徵✨,使牠變得獨特。牠的名稱是美洲鼠兔, 𝘖𝘤𝘩𝘰𝘵𝘰𝘯𝘢 𝘱𝘳𝘪𝘯𝘤𝘦𝘱𝘴 (Richardson, 1828)。從外表來看,牠可能像一隻老鼠🐭或倉鼠🐹,可是,美洲鼠兔與牠們卻非同一種生物。事實上,美洲鼠兔屬兔形目(該目還包括兔子和野兔)。因此,相比起囓齒類動物,牠們與家兔和野兔🐰🐇較有連繫。你可以在在美國西部🇺🇸及加拿大🇨🇦山區裏的岩石堆中找到這隻小傢伙。有個有趣的小知識:雖然比卡超的英文名稱與鼠兔相似,但是它並非以鼠兔為設計原型🤯。



在兔形目當中,美洲鼠兔體型較小,體長約16至22厘米。牠們耳朵較小👂🏻,而耳朵與身體的比例比牠們的近親小。牠們有一個圓圓的身軀🟤,並且沒有尾巴❌。牠們黑色和棕色毛髮有助埋藏於荒蕪的棲息地中🏔️。和兔子不同,鼠兔並沒有過人的跳躍能力,因為牠們沒有強壯的後腿:牠們的後腿只比前腿稍長。這種小生物是日行性食草動物🥗,主要食糧是生長於岩石堆裏的雜草和野花🌱。牠們亦是許多山地肉食哺乳動物或猛禽的獵物🍽️,例如山貓、黃鼠狼、郊狼、鷹等。



美洲鼠兔通常生活在高山,因此冬季十分寒冷🥶;許多動物都被迫要以冬眠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可是鼠兔則不然。那麼牠們會如何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度過寒冷的漫漫長夜呢🤩?牠們有一個有趣的習慣:夏天時😎,牠們會收集超出所需的食物並將多餘的食物堆放在陽光下☀️。陽光會使植物中的水分蒸發,以防止發黴,然後牠們會將這些曬乾的佳餚帶進牠們的巢穴裏以作冬季的儲備🍝。沒錯,牠們懂得處理食物並將已加工的食物儲存於地底作未雨綢繆。曬乾的植物量足夠以應對每隻鼠兔三百五十天的活動🤯,遠遠超過過冬所需的分量。在最冷的幾個月裏,牠們會在雪堆中和岩石縫隙的泥土裏挖洞🪨,因為有厚厚的積雪充當隔熱體,牠們便不會被凍住🥰。只要天氣容許,鼠兔就會離開牠們的巢穴,並在巢穴附近尋找更多的食物——牠們會不遺餘力地尋找更多的食物🔥!



美洲鼠兔既不群居,也不獨居,牠們通常會以小群落形式生活。當危險來臨時,牠們會互相通知⚠️,可是牠們對自己的巢穴擁有非常強的領地意識🚷,並不會生活在一起。牠們的棲息地極為荒涼🗻,只有少量的植物;因此,生活在這種危險的環境中,牠們只能透過活動於小群落中來保護自己,免受捕食。運用此策略,鼠兔之間的溝通顯得特別重要,牠們會發出各種各樣的叫聲🔊。而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警告叫聲 —— 牠們透過叫聲通知群落中其他成員有捕食者正在接近🗣️。這種群居策略可以幫助牠們避免在山坡上被捕獵。



由於鼠兔生活在靠近山頂的位置,有部分生活在臨界熱最大值附近🥵——如果全球暖化繼續,牠們會因為沒有地方遷徙而受到威脅🥺。有興趣親眼目睹這隻真正的小精靈並進一步了解牠們的話,一定要來參觀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我們還有大量特別的動物和故事等待你來揭曉😍!


文:Ryan Tse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