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 | 黑暗中的大眼睛


想像一下,你正在印尼蘇拉威西島的森林裡悠閒地夜間散步,但卻突然注意到有一雙小眼睛在黑暗中注視著你,四周還迴響著尖銳的吱吱叫聲。這雖然聽起來可能有點恐怖,但請放心,這眼睛和聲音的主人只是一個小毛球 —— 𝘛𝘢𝘳𝘴𝘪𝘶𝘴 𝘵𝘢𝘳𝘴𝘪𝘦𝘳 (Erxleben, 1777), 一種名幽靈眼鏡猴的靈長類動物。



與其他 13 種眼鏡猴物種一樣,幽靈眼鏡猴也擁有著一雙引人注目且大得不成比例的眼睛👀。事實上,當考慮到眼睛和體重的比例時,眼鏡猴的眼睛可以說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大的,甚至比牠們自己的大腦還要大,重量也是大腦的兩倍🧠。因為眼鏡猴的夜行習性,牠的大眼睛便成為了探索周圍環境的絕佳工具。然而,與許多夜間活動的脊椎動物不同的是,牠沒有可以將可見光反射回視網膜的,一種名為脈絡膜層的後向反射組織。因此為實現卓越的夜視能力,眼鏡猴主要是依靠大眼睛的聚光能力,使其即使在昏暗的光線下也能有著高解析度、銳利的視覺。



由於其異常大的眼睛,眼鏡猴的嬰兒與成人體重比在靈長類動物中也是最高的,其中幽靈眼睛猴的新生兒在出生時體重就可達到成年體體重的 20-33%,其中絕大多數重量分佈在眼睛、腦質量和顱骨上。相較之下,人類新生兒的平均體重僅為成人體重的5%。同時,眼鏡猴新生兒的體型也長得很快,出生後3個月內就可以達到11.7-12.7厘米頭身長度,足足有成年體的一半📏。考慮到這些,背著新生兒活動的能量成本對於雌性幽靈眼鏡猴來說實在是太高了。因此,眼鏡猴寶寶有 40-50% 的時間都是被留在樹上的,從而減少成年個體在覓食時的能量消耗。當然,這段時間牠們也並非是被完全忽視的,相反,有時牠們還會受到家裡的亞成體的照顧和守護。



幽靈眼鏡猴具有極強的領地意識,不同的群體會留下氣味來標記自己的地盤。牠們會通過尿液和位於臉、肚子、生殖器附近的臭腺,在牠們平時睡覺的樹枝周圍留下標記。若有臨近的族群闖入,牠們也會做出抵抗,並會一起大聲叫喊以示意鄰居離開🗣️。眼鏡猴之間的交流是基於不同的音調和發聲模式,包括超音波發聲。有趣的是,不同種類的眼鏡猴並不理解彼此獨特的發聲模式,但牠們依然會在同一地點繼續對著對方「唱歌」。就像一場激烈的辯論,但所有辯手都說著不同的語言,彼此聽不懂。同時,即便幽靈眼鏡猴以害羞和隱居而聞名,牠們卻有圍攻捕食者的行為。當掠食者靠近時,牠們會發出警告聲,而群體成員(主要是成年雄性)便會響應呼叫並圍攻掠食者,騷擾牠以減少受到攻擊的機會。人多力量大的精神在這裡可謂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儘管牠的外觀又小又蓬鬆,幽靈眼鏡猴是一種兇猛的、完全肉食性的捕食者,並會積極捕食昆蟲🦗、小型爬行動物🦎和鳥類🐤。這在靈長類動物中是相當獨特的,因為大多數靈長類動物都是葷素搭配的雜食性,就像我們一樣!在狩獵過程中,幽靈眼鏡猴會用敏銳的視覺和迴聲定位來定位,然後就是跳上去抓住獵物。眼鏡猴擁有長長的後肢和強壯的肌肉,擅長跳躍,可以跳躍到身體長度的40倍的距離。



眼鏡猴是否引起了你對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興趣?如果是這樣,那就來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吧,那裡有從珊瑚到哺乳動物的許多標本,在這裡您可以更多地了解牠們迷人的生態。最後,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很吸引人,請與您的朋友分享,並繼續關注每週發布的更多迷人的生物多樣性故事!



文:Felix Tan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