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自然博學:物種名稱和命名物種

已更新:2022年7月30日


您知道描述物種的生物學領域稱為分類學嗎?讓我們看看為什麼這很重要?為什麼在科學中使用奇怪的拉丁名字?你會發現它有幾個極好和有力的理由。


如果你說中文、英文、法文或任何其他語言,那麼同一個物種在這些語言中不太可能有相同的名字。事實上,即使在同一種語言中,同一個物種也可以有多個名稱,或者相反,不同的物種具有相同的名稱。人們很難相互理解,這最終會引起很多混亂。此外,應該指出的是,許多物種在某些語言中根本沒有確實的名稱,因此有時無法區分整個群體中的物種。例如,許多螞蟻或白蟻物種沒有英文或法文的特定名稱。


為了避免這種混淆並確保每個物種都有一個獨特的名稱,瑞典生物學家 Carl von Linné(又名 Carl Linnaeus)在 18 世紀中葉的想法是創建一個稱為二項式命名法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物種名稱由兩部分組成:屬和種的稱號。




以我們熟識的物種人類為例:智人 𝘏𝘰𝘮𝘰 𝘴𝘢𝘱𝘪𝘦𝘯𝘴。 𝘏𝘰𝘮𝘰 一詞指的是屬——請注意,屬名的第一個字母總是大寫——而 𝘴𝘢𝘱𝘪𝘦𝘯𝘴(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誰知道”)指的是種。目前,人屬 𝘏𝘰𝘮𝘰 只包括一個仍然活著的物種——我們——但在進化過程中,許多其他的人種已經存在,但現在都滅絕了。我相信你以前可能聽說過直立人 𝘏𝘰𝘮𝘰 𝘦𝘳𝘦𝘤𝘵𝘶𝘴、巧人 𝘏𝘰𝘮𝘰 𝘩𝘢𝘣𝘪𝘭𝘪𝘴、尼安德塔人𝘏𝘰𝘮𝘰 𝘯𝘦𝘢𝘯𝘥𝘦𝘳𝘵𝘩𝘢𝘭𝘦𝘯𝘴𝘪𝘴 。就在今年,一個名為 𝘏𝘰𝘮𝘰 𝘣𝘰𝘥𝘰𝘦𝘯𝘴𝘪𝘴 的新物種被描述並歸入人屬,隨著未來可能發現更多化石,可能會描述新的人屬物種,為我們自己物種的進化提供新的見解.


但是,除了我們自己的物種及其過去的近親之外,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提供了一個非常強大的系統來對地球上的所有物種進行編目,包括現存的和已經滅絕的物種。然而,這些名稱還包含更多信息,供誰熟悉特定群體。第一個科學名稱不是隨機分配的,而是遵循特定屬內物種的分類(以及我這次不會涉及的所有高級分類法:科、目、綱……),它們依賴於特定的特徵,通常是形態學的,定義了一個特定的群體。最終,這些共同特徵也反映了特定屬內物種之間在進化和生態學方面的某些相似性……這可能非常有用。


讓我在這裡舉一個螞蟻的例子,我研究的群體。螞蟻已經被描述了近 16,000 種螞——幾乎是所有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的總和——這使得任何人都幾乎不可能了解每一種螞蟻。但這不是必需的!相反,一個可能有興趣了解地球上所有螞蟻的人只需要了解 337 現存的屬,其中所有 16,000 個物種都已被分類。通過簡單地了解這些,人們就已經知道了關於所有螞蟻的大量信息。此外,其中一些屬 genera(屬 genus的複數形式)非常普遍和廣泛,可能包括近千種或更多;而其他的則受地理限制,並且包括的物種只有少數。因此,只需了解大約 50 個屬,您就可以知道很多——這裡是所有螞蟻物種的 75% 以上。還是覺得太多了嗎?再想想小孩子能學多少寵物小精靈、小獨角獸角色、車的型號?有了這個系統,你就可以用一種單一的通用語言與任何人談論你最喜歡的生物。相當神奇,對吧?



讓我們先回到命名系統的講述。為了正確的書寫,在文本中(或標籤上)第一次提及物種名稱時,還應加上描述該物種的人的姓名以及其描述的日期(此處為出版的日期)。在某種程度上,這是表揚描述該物種的人——我們稱之為“權威”。因此,我們物種的全名應該寫成 𝘏𝘰𝘮𝘰 𝘴𝘢𝘱𝘪𝘦𝘯𝘴 Linnaeus, 1758——意思是1758年Linnaeus對人屬內的物種進行了描述。在後面的文字中,你不僅可以省略權威的名稱,還可以省略縮寫屬名,所以我們的種名可以寫成 𝘏. 𝘴𝘢𝘱𝘪𝘦𝘯𝘴。最後,請注意物種名稱通常為斜體或下劃線(但Facebook 不允許這樣做)。雖然還有許多其他規則(例如,為什麼某些權威名稱在括號中?或者物種名稱的字超過 2 個?),但上面列出的規則應該提供足夠的信息,令你在入門分類法中畢業。


因此,下次您參觀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或任何展示標本的博物館,或標有植物物種名稱的公園時,如果您看到與這裡圖片上的標籤相似的標籤,您就會確切地知道這個名字的不同元素是什麼,這個物種是由誰和何時描述的,隨著你越來越熟練,更會了解這些物種如何相互關聯。 試一試!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