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型鳥類通常被認為是昆蟲或水果的食客,而牠們不像過去的一些恐龍祖先那樣,是以其他脊椎動物為獵物的捕食者。即便如此,伯勞鳥(伯勞科)在這個觀念上算是個例外,因為牠們會以老鼠、青蛙、小蛇甚至其他小鳥為食糧。從這個觀念上,牠們的飲食行為更相似於猛禽。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質疑伯勞鳥能夠吃掉這些大獵物嗎🤔?大型猛禽捕捉獵物後會迅速吃掉,而伯勞鳥則有自己的方法,牠會將獵物刺入尖刺上並將其撕成小塊😧。真聰明!這種特殊的行為令牠們有一個綽號—— “屠夫鳥”。在這跟我們的素食者和純素食主義者朋友說聲︰「對不起!」。獵物的小部分會被留在刺上作為儲備。然而,這種行為對伯勞鳥很重要, 能為牠們帶來不同的功用。就像在一些群體中一樣,雄性會用被刺穿的獵物來標記和劃定自己的地盤,以此來吸引雌性💪🏼,並在繁殖季節中提供食糧。此外,在繁殖季節中,雄性伯勞會用蛋殼、蝸牛、碎布等裝飾巢穴,提供額外視覺效果以吸引雌性。


這裏展示的標本是棕背伯勞,長約 25 厘米。伯勞的聲音五花八門,比如棕背伯勞,至少可以產生13種叫聲🔊。有趣的是,有些伯勞可以模仿其他鳥類的聲音,這個行為顯然有助於雄性吸引雌性💍。

棕背伯勞是唯一長期生活在香港的伯勞物種,在濕地或農田中更常見。有時它們站在電線上尋找獵物。當您到訪這些地方時,可以嘗試尋找並觀察它們的捕食表演🔎。
文:Zoey Chu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