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標本秀 | 海裡的可愛耳朵


這種海洋生物,染斑海鹿 𝘈𝘱𝘭𝘺𝘴𝘪𝘢 𝘫𝘶𝘭𝘪𝘢𝘯𝘢 (Quoy & Gaimard, 1832),具有相當不尋常的外觀。該物種是一種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溫暖海洋中的海洋腹足綱軟體動物,並經常出沒於植被豐富的淺海環境中,尤其是在潮池和藻類豐富的海草床裡。



作為海兔屬的一員,染斑海鹿同樣具有圓滾滾的外型以及兩個位於頭部,外觀類似於野兔耳朵的突起物。然而,這對兔耳狀的突起物不是用來聽東西的,而是用來「聞」東西的。這對耳朵狀的突起物其實是一種被稱為嗅角,主要用於遠距離化學感受的化學感應器官。嗅角可以檢測海水中溶解的化學物質的氣味,幫助海鹿找到並靠近食物源,以及尋找配偶。



儘管染斑海鹿有著柔軟光滑、且圓潤的外觀,牠實際上有殼的。與其他類似蝸牛的腹足動物不同,牠們並沒有一個可以讓牠們縮進去隱藏的大型硬殼。取而代之的是,牠們體內會有已退化的小內殼,負責蓋住及保護心臟和其他內臟器官。儘管如此,海鹿與牠們的蝸牛親戚仍具有一些相似之處。例如,成年海鹿就跟蝸牛一樣是雌雄同體的,代表牠們同時擁有成熟的雄性和雌性生殖結構。在交配季節,通常是在一年中比較溫暖的時期,海鹿會釋放濃烈的、由水傳播的性費洛蒙,這些費洛蒙會被嗅角感受,從而吸引潛在的交配對象。在交配過程中,海鹿能夠在輸送精子的同時接收其他海鹿的精子。之後,受精卵便會以長而黏稠的卵塊形式產下,其外觀在某種程度上看起來就像是海裡的一盤義大利麵。



海鹿柔軟細膩的外表並不代表牠們會任由掠食者魚肉。大部分海鹿在受到威脅時能使用墨腺和蛋白腺混合出紅紫色墨汁。其呈現出的紅紫色其實是來自墨汁中一種名為海鹿紫素的分子。而這種分子則是一種在海鹿食用紅藻後,將藻中紅色和紫色色素代謝後的產物。這些紅紫色的墨水混合物會透過其味道和氣味驅散捕食者。它的深顏色也會暫時遮蔽掠食者的視線,從而為海鹿提供了逃跑的時間。然而不幸的是,因為染斑海鹿(𝘈. 𝘫𝘶𝘭𝘪𝘢𝘯𝘢)不會進食紅藻,所以無法產生使墨汁呈現紅紫色的海鹿紫素。因此,染斑海鹿只能從蛋白腺中釋放出乳狀分泌物。這是否意味著染斑海鹿注定會被吃掉呢?那可不一定。牠所釋放的乳狀分泌物中含有高濃度的氨基酸和銨,能夠模仿成掠食者的食物。當掠食者正在享受一場虛幻的化學大餐時,牠就會乘機迅速溜走。多麼聰明啊!



染斑海鹿比其他海鹿更為特別的地方就是牠們的行走方式。與大多數會像蛞蝓一樣蠕動的海鹿不同,染斑海鹿的腳後端可以充當吸盤來固定自己,從而令頭部和頸部能夠大幅伸展到新的位置。就像毛蟲一樣弓字形爬來爬去


想親眼看看這奇特的生物嗎?歡迎造訪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探索更多精彩展品。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隨時與您的朋友分享並關注我們以獲取更多資訊。


文:Felix Tan


コメント


Post: Blog2_Post

訂閱資訊

   多謝你的訂閱!

資助機構

ecf1.png

支持機構

HKU.jpg
logo_new.png

©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版權所有   網站《使用條款及細則》

合作機構

Untitled design - 2025-03-18T151026.606.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