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
搜尋


標本秀 | 石龍之獨特尾巴
𝘌𝘨𝘦𝘳𝘯𝘪𝘢 𝘥𝘦𝘱𝘳𝘦𝘴𝘴𝘢 (Günther, 1875) 刺尾岩蜥是一種大型石龍子,原生於澳大利亞州,西部,北部和南部。當你第一次遇到這些生物時,你很可能會被牠們獨特的外表所吸引。牠們的身體穩重,四肢發達,頭很短,尾巴又寬又平,背上有多...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0日


標本秀|海洋的璀璨珍寶🏺
玳瑁—𝘌𝘳𝘦𝘵𝘮𝘰𝘤𝘩𝘦𝘭𝘺𝘴 𝘪𝘮𝘣𝘳𝘪𝘤𝘢𝘵𝘢 🔬 (Linnaeus, 1766),是一個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迷人物種。牠們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水域 🌊,在珊瑚礁、潟湖 🏊♂️ 和紅樹林 🌳...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0日


標本秀|當危險藏於美麗中
一些熱帶和亞熱帶的珊瑚礁中棲息著一種相當奇特的魚類。這是一種無畏的物種,面對危險時不會逃避🏃,甚至展現出緩慢而笨拙的動作。牠的外觀也與大多數流線型魚類相當不同,呈現近四方形狀📦,並且有幾個突出的「角」。這就是角箱魨,𝘓𝘢𝘤𝘵𝘰𝘳𝘪𝘢...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0日


標本秀 | 親水之鳥
在世界許多沿海和淡水環境中,一種大型黑鳥因其卓越的潛水和捕魚能力而引起了漁民和研究人員的注意🧐。 普通鸕鷀,𝘗𝘩𝘢𝘭𝘢𝘤𝘳𝘰𝘤𝘰𝘳𝘢𝘹 𝘤𝘢𝘳𝘣𝘰(Linnaeus,1758),主要分佈在舊大陸和北美東部。該物種是香港常見的冬季訪客,從...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0日


標本秀|香港唯一的鹿種?!🦌
赤麂 — 𝘔𝘶𝘯𝘵𝘪𝘢𝘤𝘶𝘴 𝘮𝘶𝘯𝘵𝘫𝘢𝘬 (Zimmermann, 1780),是香港唯一的本地鹿科物種🦌,其分布範圍延伸至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南方國家。赤麂常常與分布較北的黃麂混淆。成年的赤麂平均身長為90至135厘米,體型稍大於黃麂。此...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0日


標本秀|四處留香的種子傳播者
🐾𝘝𝘪𝘷𝘦𝘳𝘳𝘢 𝘻𝘪𝘣𝘦𝘵𝘩𝘢 Linnaeus, 1758,俗稱大靈貓或五間貍,是靈貓科動物的一種。牠是一種分佈廣泛的食肉動物🥩,其棲息地遍及亞洲南部,從印度到中國南部和新加坡。這種多樣的食肉動物能夠在各種環境中生存,包括熱帶和亞熱帶森林...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0日


標本秀|動物王國的時尚與戰略
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食蟻獸 𝘔𝘺𝘳𝘮𝘦𝘤𝘰𝘱𝘩𝘢𝘨𝘢 𝘵𝘳𝘪𝘥𝘢𝘤𝘵𝘺𝘭𝘢 (Linnaeus, 1758),是最大的食蟻獸物種,身長約 2 米,重 27到45公斤。大食蟻獸的深棕色和黑色毛髮上點綴著白色條紋,讓牠可以毫不費力...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0日


標本秀|騎士之路始於蠐螬之夢
當黃昏降臨時,您是否曾在野外聽到過嘶嘶聲,或者在樹幹上看到一道深色、緩慢爬行的影子?如果有,那麼您很幸運,因為您剛剛遇到了大名鼎鼎的兜蟲! 這些甲蟲被稱為姬兜蟲(𝘟𝘺𝘭𝘰𝘵𝘳𝘶𝘱𝘦𝘴 𝘴𝘱.),屬於著名的金龜科(鞘翅目)。姬兜蟲屬甲蟲在東南亞和大洋洲...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0日


標本秀 | 嗡嗡探險家
在東南亞廣袤的草原上,一種小巧的生物佔據了舞台的中心。 今天,我們將探索萃熊蜂𝘉𝘰𝘮𝘣𝘶𝘴 𝘦𝘹𝘪𝘮𝘪𝘶𝘴(Smith,1852)的迷人世界。這種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昆蟲,邀請我們進入一個自然之美與其複雜機制交織在一起的領域。...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0日


標本秀 | 帝王斑蝶:千里尋春,萬蝶共舞
帝王斑蝶 𝘋𝘢𝘯𝘢𝘶𝘴 𝘱𝘭𝘦𝘹𝘪𝘱𝘱𝘶𝘴 Linnaeus,1758,是最為人熟知且備受喜愛的蝴蝶物種之一。牠以醒目的橙黑相間翅膀聞名,翼展介於 8.9 至 10.2 厘米之間。帝王斑蝶呈現明顯的性別差異,雄性的翅膀通常比雌性稍大。這種奇妙...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0日


標本秀 | 偽裝大師
想像一下,一隻蝴蝶可以隨時變成枯葉,只為在需要隱身時消失——這就是枯葉蛺蝶 𝘒𝘢𝘭𝘭𝘪𝘮𝘢 𝘪𝘯𝘢𝘤𝘩𝘶𝘴 Boisduval, 1836。這種令人驚嘆的昆蟲將偽裝能力發揮至極致。從其獨特的體型到令人讚嘆的翅膀花紋和季節性變化,枯葉蛺蝶無疑是大自...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0日
展覽 Exhibition: Blog2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