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誌
搜尋


標本秀 | 無腳的蟹🦀!?
為什麼見不到相中蟹的腳呢👀?原來牠是 #環狀隱足蟹 (𝘊𝘳𝘺𝘱𝘵𝘰𝘱𝘰𝘥𝘪𝘢 𝘧𝘰𝘳𝘯𝘪𝘤𝘢𝘵𝘢 (Fabricius, 1787)),而隱足蟹屬都有 #巨大的背甲 ,能夠覆蓋全部步足,外形十分獨特。...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2日


標本秀 |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蟋蟀 🦗 是遍布世界各地 (包括香港) 的小型雜食性昆蟲。嚴格來說,真正的「蟋蟀」僅指蟋蟀科的成員,但牠們許多近親的稱呼也十分相似——包括圖中的非洲螻蛄 Palisot de Beauvois, 1805。蟋蟀與蚱蜢、蝗蟲和螽斯一樣,同屬直翅目昆蟲,皆能用強大的後腿跳...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2日


標本秀 | 佢家下黃色衫👘,又變返著綠色衫👗
如果說蝴蝶的翅膀以美麗的色彩著稱,類似於印象派的畫作,那麼脈翅目昆蟲的翅膀便比如蕾絲般精緻。您可能聽說過以蟻獅、螳蛉、蝶角蛉或草蛉為名的脈翅目昆蟲。其實我們今天介紹的主角便是草蛉屬 ( 𝘊𝘩𝘳𝘺𝘴𝘰𝘱𝘦𝘳𝘭𝘢屬),包括綠草蛉。脈翅目的物種擁有兩對薄而透...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2日


標本秀 | 偏食的螳螂
人類往往對血腥的故事有着某種病態的迷戀,例如惡名昭彰的開膛手傑克,雖然經過了數個世紀,但這個會挖出受害者內臟的連環殺人犯,仍然會在當今的流行文化中出現。而且,只要你看得夠仔細,你甚至可以在自然界中看到類似的行為,背後卻有着截然不同的原因。中華大刀螳,𝘛𝘦𝘯𝘰𝘥𝘦...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2日


標本秀 | 會走路和呼吸的樹枝🌿
你見過俗稱竹節蟲的昆蟲嗎?你可能在上學🏫或上班🚶🏻♀️🏢的路上遇到過一種非常常見的竹節蟲,名為棉桿竹節蟲𝘚𝘪𝘱𝘺𝘭𝘰𝘪𝘥𝘦𝘢 𝘴𝘪𝘱𝘺𝘭𝘶𝘴(Westwood,1859),但大多數人並不會注意到,因為牠們是偽裝大師。😶🌫️...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2日


標本秀 | 玉帶鳳蝶生存戰!
人們經常說“物以罕為貴✨”,觀察稀有物種的確令許多自然愛好者興奮不已,但大自然的美麗並不僅限於稀有生物!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物種——玉帶鳳蝶, 𝘗𝘢𝘱𝘪𝘭𝘪𝘰 𝘱𝘰𝘭𝘺𝘵𝘦𝘴 Linnaeus, 1758...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2日


標本秀 |熱帶森林的藍色星星
「一閃一閃小星星,一顆一顆亮晶晶。」當你抬頭望向星空,當星星一眨一眨,噗,它就突然不見了。樹林裡也有飛舞閃爍的星星,比如藍閃蝶✨,有著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作為蘋果智能手機代表「蝴蝶」的表情符號🦋,閃蝶亞屬在人們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牠顯著大而明亮的、虹彩而藍色的翅膀真的很壯...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2日


標本秀 | 皇蛾駕到
在我們的飛蛾標本中,有一種世上 #最大的飛蛾 ,在香港郊野和東南亞都可以找到😍!牠就是大名鼎鼎的 #烏桕大蠶蛾 (𝘈𝘵𝘵𝘢𝘤𝘶𝘴 𝘢𝘵𝘭𝘢𝘴 Linnaeus, 1758) 。 牠展翅最長可達30厘米😮,其龐大的身型為牠贏得「#皇蛾」別稱。牠的前...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2日


標本秀|「牙䶪䶪」的螞蟻
歡迎回到奇妙的螞蟻世界 🐜! 世界上許多螞蟻物種都分別獨立進化出一種特別的捕食方式:就是首先將大顎張開,然後以驚人的速度閉合到獵物上。這些螞蟻都被稱為觸發式大顎蟻 (trap-jaw ants),雖然大多數只有幾毫米身長,但其他物種,例如鋸針蟻屬...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2日


標本秀| 👻小心廚房有鬼
🐜 黑頭慌蟻 𝘛𝘢𝘱𝘪𝘯𝘰𝘮𝘢 𝘮𝘦𝘭𝘢𝘯𝘰𝘤𝘦𝘱𝘩𝘢𝘭𝘶𝘮 (Fabricius, 1793) ,這個名字來自希臘語的“低處”(因為牠很小,只有 1.5 毫米)和“黑色頭部”,因為牠的頭和胸部是黑色的,而腹部和腿則是蒼白和半透...

Hong Kong Biodiversity Museum
3月12日
展覽 Exhibition: Blog2
bottom of page